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破解城乡二元制 农民变“市民”积极性不高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破解城乡二元制 农民变“市民”积极性不高
发布日期:2013-12-19 10:21:29  浏览次数:14

三农B2B网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此为主线勾勒出的户籍制度改革路线图,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近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针对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接受中央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破解城乡二元制

破解城乡二元制 (三农B2B网配图)

改革,除了明确任务、方向,更重要的是如何破除藩篱向既定目标推进。事实上,近年来部分地区已经在破解城乡二元制方面做出了尝试,有收获、有思考、有待解问题。中央台记者探访吉林、河南、山西、湖北、广东等省,了解当地户籍改革的实际问题。


吉林:农民变“市民”积极性不高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2010年起,吉林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效果如何呢?


记者采访中发现,更多的城市打工者更喜欢留住农村的根。在吉林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通化市,普通农村务工者的落户热情并不高。通化市公安局户政支队支队长张志刚坦言,户籍制度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并没有让农民真正"走出去"和"留下来"。


张志刚: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就是农民到市区城镇这个量不是很大,应该说比例相对比较小,积极性不高。

近期的一项统计发现,吉林省长春、吉林两市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七成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农村户口。35岁的长春某国企员工刘秀山,看上去是典型的城里人,一年收入六七万元,可他的户口却在吉林市老家农村,这意味着他在城里无法享受政府福利。不过,与传统想法不同,刘秀山根本不想要城里人的福利。


刘秀山:因为农村人嘛,就是指着这个土地养老呢,国家现在对农民这块,政策、待遇也都挺好的。就不见得非得想转。


刘秀山告诉记者,如今城里的小学、中学都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的小孩入学费用一样,他觉得已经没有为孩子转户口的必要。另外,即便是城市户籍,一般居民的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也不高;而在老家农村,取消农业税,农民享受种粮补贴,享受新型的农村医疗保险。城镇户口对农村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甚至没什么吸引力。


刘秀山:比如说,现在种地他有直补,什么费用现在都不收了。再一个农村现在也有医疗、补助,他也有像低保似的,但是他是成年给的,农村最起码,有园子、有地他能种菜,就是没有工作,其实也能糊个口。如果真是有占地的了或什么样了。现在国家对农民土地征收、赔偿这块还挺高的。


统计显示,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但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只有35.3%。这说明有大量常住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还不是城镇户口,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一些城镇吸引人口集聚的能力还不足。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农民想选择他流动就业的地方,是根据市场规律来选择的,不该依据我们的意愿。


李铁:尊重农民自愿,尊重他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前提,目前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没有给他选择权,他没有落户的权利,所以户籍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对我们中国几十年的这种城乡关系一次挑战,而要分析它产生户籍制度叠加在户籍制度上各种福利这种原因,我们因此要制定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有利于操作的政策,而不是拿着城市的这种标准来说,你不达到这种标准你就不能进,这个不能作为借口。




目前,在我国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人口迁移趋向,一方面,中小城市户口含金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意放弃原有农村户口。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面对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不堪重负,严格控制这类城市落户条件,成为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广东中山: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制度

在广东中山,当地200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制度,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外来流动人员入户、子女入学,这也引发过全国的关注,积分制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了有限公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但是在现实条件之下,如何实现低端劳动力也能享受公共服务,也是今后面临的难题。


郑州:2003年曾全面放开户籍 8个月后叫停

在河南,曾经全面放开户籍限制的政策也一度在推进中陷入困局,但这个过程却为户籍制度的整体推进提出了新的思考点。10年前,河南郑州曾试图打破政策掣肘进行改革,然而8个月后勇敢的试水却无奈仓促终结,原因何在?


2003年,郑州全面放开户籍:任何人只要在郑州有亲戚投靠,能提供住房证明,就能成为新市民。一夜之间,如同开闸放水,人口急速膨胀。积极效应一一显现:人气增加、房地产等行业被带动起来。然而,副作用也开始凸显,整个公共服务体系面临极大困难,带给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就是拥挤不堪。


老百姓:各种资源,包括交通、卫生医疗都承受不了。


8个月后,郑州不得不叫停户籍全面放开政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郑州的户籍改革,不能算作失败,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迟福林:户籍制度改革一定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相结合。因为我们现在的户籍制度下,其实是两元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如果仅仅是作了户籍制度的改革,而公共服务没有配套上的话,这个户籍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改革也不会一蹴而就,现在,郑州的户籍改革依然在推进,今年11月1号起,当地居民暂住证已经升级为了IC卡居住证。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医疗资源的巨大压力下,"居住证制度"成为多地户籍改革过程的这种办法。


太原:居住证享受十三项同城待遇

今年7月1号,《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只要在太原居住10天以上,流动人口就可以办理居住证,并在十三个领域享受和太原户籍人口的"同城同待遇"。在政策的推动下,短短几个月,全市已经有60多万流动人口办理了居住证。


虽然十三项同城待遇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离真正实现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齐步走"仍有差距。有些服务没有包括在内,比如居住证还不能办公交IC卡,不能用公共自行车;也不能办理"旅游一卡通",免费游太原。


针对各地在居住证制度推行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困惑,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就目前的国情而言,短时间内解决2.6亿农民市民化需要时间成本,居住证制度作为过渡性政策,含金量自然低于户籍本身,居住证制度推行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