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诸多乳企没有料到,今年原奶价格会一路高歌,屡破新高。自4月以来,乳业市场出现“奶荒”,半年时间内,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格从3元直逼5元。体现在市场上,奶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元袋装奶身影难觅,奶价“二元时代”为时不远。
供给缺口“逼疯” 奶荒加剧蔓延(三农B2B网配图)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原奶价格即使突破历史新高,但奶农几乎没有从此受益。大批奶农由于收益微薄,纷纷退出养殖市场。而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缓慢,导致奶源供不应求,后续奶源增长乏力。未来3年到4年内,奶源紧缺化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已成整个乳品行业的共识。
“抢奶潮”迅速蔓延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源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爆过。今年以来,内蒙古、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牛奶主产区陆续出现高价争抢奶源的现象,波及光明、君乐宝、蒙牛、伊利等多家企业。
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在锡林郭勒盟的多个旗县,一些来自天津和石家庄的企业通过现金结算的方式,以5元/公斤的价格抢夺伊利集团固定奶源,比当地每公斤平均收购价格高出0.5至0.75元。
大部分奶牛小区都和企业有固定的供销合同,但是在这次抢奶潮中,“抢奶”企业甚至直接说服奶牛小区撕毁原有合同。东圪梁奶牛养殖小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与伊利集团的供奶合同到2016年才结束。但今年5月份,东圪梁小区就违约把鲜奶提供给了另一家企业。小区的奶站站长说“违约也好,抢奶也好,总之谁给的价高就给谁。”
黑龙江双城市是雀巢咖啡的奶源基地。据当地奶农说,由于奶源紧缺,现在经常有上门收购的奶贩子,以更高的价格来抢奶,然后再卖给别的企业。朝阳乡一位姓李的奶农说,他现在就不给雀巢供奶,直接卖给私收的奶贩子。雀巢一公斤奶只给3.4元,加上折扣,最多剩下3元。而卖给奶贩子,一公斤能卖到3.6元。
河北省望都县一位奶站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由于政府出面干预,现在各奶牛小区基本能按合同走,不会卖给别的乳企。但一个新问题是,各小区之间开始挖牛。奶源紧张之前,他的小区有奶牛500来头,一天能产不到5吨奶;从5、6月份奶价提高后,小区的奶牛就陆续被挖走,到现在已经走了100多头,带走了2吨奶。现在奶牛小区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只眼盯着自己的牛防止挖,另一只眼盯着别人的牛准备挖。
一些大型乳企认为,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在大型乳企多年来建立的稳固的奶源基地抢奶,不仅造成投资企业损失严重,也打击了企业建立奶源基地的积极性。
上下游奶价全面上涨
记者调查发现,“抢奶潮”已将原料奶价格推至历史新高,不仅导致部分乳企生产成本突然大幅度增加,影响正常经营,而且也导致终端市场乳制品价格上涨。
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说,蒙牛集团去年从牧场收奶的价格一直稳定在3.7元/公斤左右,但是今年5月以来猛增至4 .5元/公斤以上,部分地区已高达5元/公斤。他说:“根据成本测算,目前的合理奶价应该在4元左右,现在奶价已经失控了。”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2013年1月份至今,伊利集团原奶收购价平均增幅为16%,远远超过正常10%的增长水平。
奶源紧缺拉动了原奶价格上涨。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为例,今年4月份以前奶站出奶每公斤为3 .5元,目前已经稳定上涨到每公斤4.8元。数据统计,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平均价格高于国际水平三分之一左右。
终端市场牛奶价格也水涨船高。石家庄一家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他这里主要卖君乐宝半斤装袋奶,现在一箱16袋价格为39元,前段时间32元,9月初最高才卖到30元。单袋奶的价格也从1 .9元涨到2 .5元,每袋涨了0.6元。
行内认为,虽然现在企业给的价格很高,但根据以前的经验,奶源不再紧张后价格又会下跌“过山车”似的奶价会再次打击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说,合理的奶价是维护奶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无论是长期低价还是抢奶造成的短期高价,都不利于奶业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新一轮奶价上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奶农从中受益很小,利润的大头都被中间商奶站或奶牛小区拿走。被采访奶农说,如果和价格同样上涨的养殖成本相比,奶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基本可以相互抵消。散户大量减少、奶源补充不足导致发生全国性奶荒。
河北省行唐县的一些奶农告诉记者,年初奶牛小区给他们的奶价是每公斤3 .1元,现在涨到了3 .5元。而据记者了解,目前行唐县各奶牛小区供给乳企的奶价平均每公斤4.8元。此轮奶价上涨中,奶农每公斤奶获益0.4元,而奶站从中获益1.3元。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过去奶站的收费方式是只提取每公斤0.3元至0.4元的管理费,而现在实行赚取牛奶购销差价的做法。以小区、奶站赚取牛奶购销差价1元每公斤计算,扣除0.2元的管理成本,纯利润为0.8元,一吨牛奶获利800元,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能得到4000元,一个日产15吨奶的小区一年能赚430万元。
在推进乳业规模化后,内蒙古、河北多地出现了散养奶农“卖牛杀牛”现象,去年末至今年初,这一现象开始加剧。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店村的刘润福,是村里最早的养牛户,在2012年秋天卖了20多头奶牛,只留下2头。
记者了解到,成本高、效益差、质量难保障―――散户饲养奶牛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奶农”正在加速退出市场。刘润福说,卖掉奶牛实属无奈,虽然今年奶价涨了一些,但是刨去自家的草料、人工、水电,就不剩啥了。运气好点,还能挣一个牛犊子,运气不好就啥也没有了“如今养牛就是赔钱。”
黑龙江乳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说,以前的卖牛现象是区域性的,或者是奶牛从收益低的地区向收益高的地区流动,或者是受某个乳品企业经营不好的影响,当地的奶农将奶牛杀掉或变卖,但此次是全局性的,呈遍地开花之势。
内蒙古农牧厅对养殖户养殖意愿调查显示,继续养殖的占56%左右,主要是微利经营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勉强维持的占30%左右,主要是轻微亏损或持平的中小规模养殖户;考虑退出的占14%左右,基本都是处于亏损状态的散养户。众多养殖户在饲草料、劳动力和水电费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下,养殖意愿普遍下降,处于徘徊不定的十字路口。
- 复合板岩棉复合板泡沫复合板厂家之销
- 360采购帮携手弘阳家博举办AI赋能峰会,共探B2B增长新路径
- 武汉自己的“泡泡玛特”,两年全国开近400家门店 流浪泡泡发布会回顾
- 乐斯福启动“乐斯福中国科研基 金”项目,助力微生物与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
- 黑龙江地区粮食大宗采购需求公示
- “沃土来宾.广商共赢” ——来宾市现代农业招商大会构建粤桂农业协作新生态
- 360采购帮发布“五大权益体系”,助力商家生意长效增长
- 汇聚全球中小企业力量,第二十届中博会-落幕 从国家级展会到70国同台,展会功能迈向全链条生态赋能
- 碳信用质量迷雾如何破?壳牌研讨会揭晓企业脱碳关键防线
- 光伏绘入生活画卷 阳光新能源公益项目温暖三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