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4个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表明,目前乡村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主战场和居民消费重要领域,年接待游客7.2亿人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有200多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国9万个村镇开展,其中农家乐达155万家,2800万农民从中受益。
乡村旅游(三农B2B网配图)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面临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极大拓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从旅游业统计结果来看,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是我国旅游消费的主体。2012年城镇居民出游人数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65%,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占到国内旅游消费的78%。农村人口大规模的市民化将进一步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同时营造更好的场所空间。此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等,都将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市场需求变化和供给主体增加带来的压力较大。为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在产品形式、活动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要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引入现代休闲度假发展思维,大胆改革,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实现旅游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