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满庄镇北留村文化小广场上,村民们随着动感的节奏跳着自创的广场舞,偶有几个人跟不上舞步而显得手忙脚乱,引来周围一片笑声。在百里之外的肥城市边院镇小王村,当地的文化广场同样灯火通明,男女老少唱唱跳跳,不亦乐乎。不同的地域和人群,却有着同样的热闹和欢笑。
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满意,这是山东省推广泰安市文化小广场建设经验,在全省实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
小广场凝聚大需求
近年来,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提供更加便捷、适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成为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难题。为此,泰安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征求多方意见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活动,按照“实用、适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市全面铺开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今年上半年,泰安全市已建成文化小广场1215个,占行政村(社区)数量的1/3以上。这些小广场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平时村里组织的广场舞、秧歌表演,以及各级组织的送电影、送戏、科普教育等互动活动,都会在这些广场上进行。小广场已成为村民们享受文化大餐、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更以其开放性、群众性等独特优势聚集了人气,不但群众拍手称赞,也产生了很好的综合社会效应。
群众想要的才是最适合的
找准群众最需要的,给群众最想要的,一直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极目标。泰安市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的做法,得到了山东省宣传文化部门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泰安市的建设经验,省里选派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考察调研,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表示:“泰安市的做法易于操作,实际实用,是以往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升级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为推广泰安市的工作经验,9月9日,山东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肥城市召开,做出了在全省实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的工作部署,包括重点完成“五个一”的建设工作任务,即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能够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需求的小型文化广场;通过集中培训、活动引导、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每个行政村培养一支热衷文化活动、富有工作活力、致力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文化活动队伍;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安装一组固定或移动音箱、灯光设备及投影仪、乐器、服装等文化器材,方便群众每日开展小型文艺活动以及各类小型教育培训等;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育1个当地的文化品牌项目,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一套文化运行机制,包括硬件建设、队伍培养、活动组织、群众参与等各方面工作,带动整个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
巩固推进并形成保障
据山东省文化厅有关人员介绍,山东省有7万多个行政村,已建成文化大院6.3万余个,其中具备建设文化小广场的大院有5.3万多个,而目前已建成基本符合群众活动需求的文化小广场1.9万余个。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小广场建设成果,山东省制定了“三步走”目标:2013年,全省30%的行政村建成小型文化广场;2014年完成60%的建设任务;2015年实现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基本覆盖。
为实现这些目标,山东省将把“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纳入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评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以及对各市公共文化覆盖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激发各地的建设积极性,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级每年争取财政投入1500万元,在全省扶持命名300个“全省优秀农村文化小广场”,同时每年在全省扶持贫困地区建设20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对这500个小广场每个给予扶持资金3万元,用于扶持购买必需的灯光、音响、服装等设备,完善装备,进而提升服务水平;要求各地也要制定和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安排配套资金,保证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