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推进城镇化应以最有利于农民的方式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推进城镇化应以最有利于农民的方式
发布日期:2013-08-26 08:45:20  浏览次数:13

 

    要成为城里人,面临着低社会保障、就业难、房价高、教育歧视、生活方式不同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阻滞了农村家庭向城镇迁徙的步伐。三农B2B网配图。

    
三农B2B网讯 放在10年前,“农转非”对农民来说还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今天农民对成为城里人却有一种拒斥心理,这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今年以来开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变迁”调查,让我们看到了在汹涌而来的城镇化大潮中农民的真实一面。与政府和学者的预期相反,只有一半的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受访者中,甚至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

    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成为城里人,不能说不向往。尤其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的隔离,农民和市民是两个不同的阶层,脱离农村而成为城里人,是当时只有少部分农民才敢有的念头。那时“农转非”的渠道无非是招干、考大学和当兵。改革开放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控制松了,流动性加强,在上述三条渠道外,一些地方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开始向农民出售户籍,也就是农民可以出钱购买一个非农户口。在那时,这个价钱还是很高的。不过,相比前三条渠道来说,以这种方式成为城里人的农民,多数并没有真正变成一个市民,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随后不久非农户口的含金量慢慢贬值,城市要解决国有企业大量的下岗工人已经焦头烂额,哪有工夫去安置这些刚成为城里人的农民,所以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未享受到城市的福利,不仅如此,反而失去了原来的土地。这是“农转非”对农民初步显示出的“不友好”一面。

    今天农民对“落户城镇意愿”之所以不强,本质上与早期通过买户口而成为城里人的农民一样,担忧空有城里人的名头,却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半月谈的上述调查也提供了佐证,认为农民存在怕吃亏、高成本、难融入三大焦虑。确实,要成为城里人,面临着低社会保障、就业难、房价高、教育歧视、生活方式不同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阻滞了农村家庭向城镇迁徙的步伐。

    这种情况下,城镇化就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为了一个空虚的城镇化指标,强迫农民进城,就像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强迫农民上楼一样。假如这样,无疑将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其实,从前面所讲来看,农民千百年来总是给人感觉有点像“二等公民”,他们内心里是非常渴望成为城里人,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但这样需要做好农民进城的一系列工作,帮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目前来说,关键是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给进城农民提供和原来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即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比如,城市的保障房要对落户的农民一视同仁;二是给农民提供就业培训,尽可能提高他们在就业上的竞争能力。

    这两方面的事情做好后,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政府可以甩手不管了。鉴于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有一个过程,对其中的一些农民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融入城市,因此,还必须考虑好农民进城的后路问题。从而,需要国家在农民落户的方式上,最大程度地选择有利于农民的方式。只要农民想来城市,就应该无条件地让他们进来,这里的无条件,指的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均保持不变,而不是现在通常选择的以土地换社保。后者其实是农民自己来承担进城成本。事实上,在半月谈的调查中,有四成以上农民选择该方式,选择“以土地换社保”只占了两成以上,还有一成左右选择“补齐三年社会保障”的方式。

    农民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最大贡献和牺牲,这个调查告诉我们,在这轮新的城镇化中,不能再打农民的主意,应该将此作为一条纪律来约束各级地方官员。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