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称谓;“农村”不再是“人走村空”,而是生机勃勃;“农业”不再靠老人妇孺,而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三农发展进入现阶段的新目标、新愿景。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职业农民”在广袤的田野上崛起。
实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型跨越(三农B2B网配图)
职业农民是千年农夫的完美转型,他们有着传统农民的朴实坚韧,更有着现代农民的开拓进取。他们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是实现三农中国梦大气磅礴的生力军。
一
什么是农民?是“农业户口者”,还是“农业从业者”,亦或“农村居住者”?国际权威工具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在“农民(Peasants)”词条中困惑地写道:“很少有哪个名词像‘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造成这么多困难。”
在中国,曾几何时,农民给人的印象已经定格:东北黑土地上赶着马车的长脸汉子,陕北高原系着白羊肚毛巾的放羊老人,中原大地裤管高挽的中年男子,江南水乡弯腰插秧的年轻妇女。但是,改革的大潮颠覆了农民的旧形象,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新农民,他们的名字叫职业农民。
顾名思义,职业农民把从事农业作为固定职业,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人才,他们将农业作为产业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可以说,职业农民的出现回应了农民对一种全新身份、全新生存的期盼,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职业农民的孕育过程,就是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的过程,就是农业升级转型的历程。
从“身份”到“职业”,这是亿万农民渴盼已久的中国梦!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梦!实践证明,今后中国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但从个体形态看就是职业农民。因此,培育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细胞,培育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未来。
有期盼,才会有努力;有梦想,更要有奋斗!实现三农中国梦,归根结底要立足农民,依靠农民,造福农民。培育职业农民,要有超拔于一时一地的眼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要有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前行。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二
发展职业农民事业,是传统农民转型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梦想。在土地、水资源等要素逐渐趋紧的生产条件下,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是提升农业产业的需要,是富裕农民的需要,也是满足民众衣食的需要,而这一切的“需要”都要靠“人”去实现。在三农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职业农民”无疑是关键要素。
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力量。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高投入,以实现高产出、高品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一支能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应用到生产实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职业农民的重要主体——种粮大户为例:我国目前有种粮大户68.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28%,虽然数量比例不大,但是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他们经营耕地面积1.34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3%;生产粮食149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7%。
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职业农民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完善管理健全基层民主,无论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还是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文化、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农民是实现三农中国梦的推动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农中国梦,核心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扩大农民增收关键要发挥农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带动作用,而职业农民就是农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领军力量,就是扩大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推进三农中国梦一路前行,离不开职业农民。
三
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改造传统农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除却经济学的考量,培育职业农民也是服务三农的情之所至,运之所系,是百年大计。也正因如此,愈显出其道路之艰辛,影响之深远。
事实上,今后不是没有人去种地,即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仍然有5亿人,因此,“有人去种地”不是问题,而是“什么样的人去种地”和“地如何种好”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转移出去的农民七成以上是“80后”、“90后”的青壮年劳动力,有调查显示,而他们中的七成又表示不愿意再回乡务农;留下来的务农农民平均年龄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近80%,年均接受系统培训的不足5%,具有职业农民雏形的不足10%。这一系列数字令人警醒:如果不未雨绸缪,十年后,当目前这一批五六十岁对土地有感情的农民无法劳作时,一批对土地没有感情的“农二代”“农三代”又不愿回乡种田时,我国农业劳动力将面临怎样困境。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严峻的现实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长远措施,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创造条件让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好“挑大梁”作用。否则,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必将受困于职业农民的匮乏。
梦想不是“将来时”,梦想更不会一蹴而就。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唯有用历史的思维、世界的眼光、超前的设计,更加系统地研究理论、更加深入地思考良策、更加科学地探索路径、更加理性地总结模式,梦想才有可能照进现实。
四
梦想无疆,路径有形。培育职业农民,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一项新事物、新命题,需要我们孜孜以求、不断摸索、持续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