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知道评论:中国式慈善的尴尬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吃在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知道评论:中国式慈善的尴尬
发布日期:2022-01-01 11:39:36  浏览次数:6

张敬伟

9月12日晚,做客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的李连杰首次坦言,壹基金计划可能面临中断。节目中,李连杰坦言,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这在和他人的合作中会带来很多问题。

壹基金因为李连杰而名闻遐迩,但是有名却难以解决名分。这是中国民间公募基金会的尴尬,也体现中国式慈善的困局。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会一直垄断在官方手里,民间很难成立此类基金会。壹基金的存在,不过是附身中国红十字会而生的怪胎。因此,在现有机制下,壹基金就像是计划外生育的“黑孩子”,一旦摆脱母体脐带,就无法像正常孩童那样享受各种权利。

如果说正在进行中的人口大普查为超生的“黑孩子”提供了有条件正名的机会,现有的体制也应给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相应的名分。时代在发展,体制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当今的中国慈善,已绝非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能比。当年的慈善,完全“姓公”,靠官方授权的慈善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完全应付得了。现在是,中国富豪人数逐年提升,成为全球富豪榜上的亮点。他们普遍进入到了如何妥善处理身家财产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富豪们的心理焦虑期,一方面他们的财富观开始升华欲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财富遗留子孙的想法。

但不管富翁们如何焦虑,慈善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选项。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写给巴菲特的公开信中强调,他将在身后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他反对将财产交给只知享乐的“富二代”,同时建议国家征收遗产税和高消费税。陈光标的言行不仅仅具有道德上的标本意义,还给体制破局提出了高要求——既然中国富翁达到了美国富豪的慈善品质,中国在立法、制度等层面也应“与时俱进”,向国人提供与之匹配的慈善体制平台。

据美国财政部国内税务局2005年的统计,美国的慈善组织总数已接近80万家,大约是1990年的两倍,而且多为民间性质。5年过去,这一数字恐怕还在大幅增长。相比之下,中国慈善组织少得可怜,而且几乎全部是“官办”。中国慈善事业在突飞猛进,中国慈善组织不能裹足不前。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