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当前中国教师的状况可简单概括为:城镇学校教师超编,乡村学校缺少教师,普通学校缺少良师。每个学生遇到良师的机会不均等,绝大多数学生难以遇到良师
人人都希望获得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最关键的前提是有优良的教师。有了优良的教师,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对弱一点,对于教育品质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没有良师,其他条件再花哨都等于零。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曾经有所仅仅是在一棵树上挂块黑板的小学,由于老师的优秀,培养出了数十名优秀学生,而如今不少漂亮的农村校舍却因教师力量不足而招不到学生。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各地都没有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至当前中国教师的状况可简单概括为:城镇学校教师超编,乡村学校缺少教师,普通学校缺少良师。每个学生遇到良师的机会不均等,绝大多数学生难以遇到良师。
从全国情况看,教师整体素质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配备不齐,或存在某些学科的跛腿现象;教学生“学会”的教师多一些,教学生“会学”的教师相对来说太少了;不少教师分析知识尚能到位,研究学生远远不够,难以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大量教师不能依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反思,不会自主成长。
教师业务提升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僵化,唯学生的考分是瞻。现在分数不仅成为学生的命根,也成了老师的命根。这不仅摧毁了学生,也摧毁了教师,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真正杰出的优秀教师。
令人堪忧的是,依据麦可思的就业调查,近两年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难度较高,这点与实地调查相一致,大量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因不能进入教师编制而改找其他工作,或成为新的代课教师。同时,在招生上今年不少高校遭遇“零投档”或“低投档”,这其中就有办学实力不强的师范类学校,这预示着未来教师问题将更加严峻。
为最基层、最一般学校培养教师的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机会目前正受到强力挤压,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招生遭冷遇。很少有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很少有家长愿意孩子上师范院校,大家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老师教,怎样才能解开这个结呢?
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另一个是对教师实行符合教育工作特性的管理。这两个问题解决后,优秀的人才教师就会因感到学校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到学校工作。留住了优秀人才,教育的其他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教师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担当起责任。一是使教师确实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消除教师待遇不均、不合理现象,不能在城里学校拿钱多,在农村学校拿的钱却少,对去艰苦地区工作,付出更多的教师要给予更高的回报;二是要尊重教师的道德自主性和专业成长发展自主性。教师不能仅仅是被他人牵线的道德木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外部政府机构统一的强力要求,要保障教师道德选择和业务进修的自主选择权;三是在学校实行民主管理。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学校工作,也很难提升教师的素质。现行教师管理方式使教师自认为是帮校长打工的,他们会很现实地看重工资、福利、职称等因素,品德很难崇高起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无望提升;四是要彻底摒弃仅仅以学生的考分评价教师的做法,逐渐建立教师内部认同的行业评价机制。
解决当前尤为突出的农村教师问题,更加需要政府担起责任。表面上看,农村学校面临的仅仅只是没人愿意去工作的问题,但实际上,这可以拆分为三个问题:一是政府没有真正重视,过于强调编制,造成城里超编,乡村缺编,乡村需要新教师被编制卡住不能上岗。对此,政府需要变通措施,定岗招人,并保障提高乡村在岗教师的待遇;二是由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长期不能入编当教师,影响了这些学校毕业生就业,导致越来越多的原本培养乡村教师的师范院校改变培养方向,乡村教师的来源更加无法得到保障。即便还有一些师范院校设有师范专业,他们大都在实习环节不过关,难以培养出真正胜任农村教师的毕业生。对此,各级政府不能唱高调,要面对现实,解决好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困难;三是乡村学校自身越来越封闭,少数有志于乡村工作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也打起了退堂鼓。农村不仅存在管理问题,还存在工作后缺少专业提升机会的问题、交友问题等等。对此,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乡村学校三方面需要形成合作机制,建立“师范院校负责培养,地方政府给通道,乡村学校建平台”的乡村师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现行教师评价和管理体制,客观上造成城乡之间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师补充不足,专业成长机会与条件缺失,难以获得成就感,农村学校难以成为教师真正安身立命之地。现行农村学校管理模式成为阻碍教师进入、留下、发挥作用、成长发展的制度障碍。必须建立并完善乡村教师津贴制度,同时继续办好农村师范学校,特别是要正视中西部五年制专科师范学校办学现实,对这些学校予以认可并给予支持,扩大免费师范生的实施范围,以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立志从事乡村教育。同时在现有教师聘任制度基础上建立短期教师聘用制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定岗招聘。
建立能够集聚优秀人才,而非疏离优秀人才的教师评价与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的微博
储朝晖的其他专栏文章:
储朝晖: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最大阻碍
储朝晖: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储朝晖: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是自主
储朝晖:高考进入“被选择”时代
储朝晖:保送生是招生双轨制的怪胎
储朝晖: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必须尊重人
储朝晖:投身教改是每个人的权利和机会
储朝晖: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