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找到碳纤维供应紧缺或成国内车载储氢瓶“卡脖子”环节 下半年订单爆发或致供需矛盾凸显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百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找到碳纤维供应紧缺或成国内车载储氢瓶“卡脖子”环节 下半年订单爆发或致供需矛盾凸显
发布日期:2021-12-18 23:21:39  浏览次数:15

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目前,碳纤维供应紧缺或正成为制约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瓶颈。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和厂商交付能力不足的影响,以及全球氢能产业布局提高了整体需求,导致今年进口碳纤维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进口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价格已上涨了10%-20%左右。”某储氢瓶制造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储氢瓶订单饱满,但碳纤维材料供应非常紧张,提前预定还不一定有货。”此外,多家储氢瓶制造上市公司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感到供应紧缺的压力。

碳纤维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有产能 无产量”问题明显 下半年供应危机或更加凸显

当前,正值氢燃料电池布局方兴未艾,车载储氢瓶需求火爆。储氢瓶是整个车载供氢系统的关键部件,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储氢瓶的内胆,是氢气储运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应用的主流储氢瓶是35MPa的铝内胆纤维全缠绕储氢瓶(III型瓶),同时容量更大、性能更优的70MPaIV型瓶也进入了各上市公司的研发计划之中,(详见此前报道:行业观察|上市公司纷纷布局IV型储氢瓶产业 中国或成全球最大车载储氢瓶市场/share/article/?os=ios&sv=&app=cailianpress)只有T700以上级别的碳纤维才能满足车载储氢瓶的应用要求。

据记者调查了解,我国储氢瓶使用的碳纤维约有一半由国外厂商供应,日本东丽、日本东邦、韩国SK等化工产品厂商均是我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其中,日韩企业占据我国进口储氢瓶用碳纤维7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东丽一直是国内储氢瓶用碳纤维材料的最大供应商,但自今年年初以来,东丽减少了国内市场高端碳纤维的供应量,多家国内储氢瓶企业都面临碳纤维断供的窘迫局面。

“从2021年8月开始至今,全球碳纤维巨头日本东丽对我国实行碳纤维断供。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材料供应也得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家碳纤维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感慨。

某私募基金行研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日本、韩国、美国的多家公司已经做到储氢瓶的批量生产,并应用于各种车型。但我国标准法规推广缓慢,早年事故频出,导致此前储氢瓶应用受阻。同时,我国对储氢瓶制造工艺中的很多环节尚缺乏标准检测手段、上游关键材料碳纤维由国际企业把控,也导致国内市场缺乏有效供给。虽然近几年来,国内在高端碳纤维领域有所突破,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局面,但由于压力容器用碳纤维技术多年以来始终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垄断,国内真正能批量供应用于车载储氢瓶领域的碳纤维上市公司却很少。

有业内人士表示,碳纤维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一直被海外主导,又对我国实行“技术、人才、设备”的三重严苛封锁,行业发展难比芯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国内实际碳纤维供应量约为万吨,产量/产能比约为51%。尽管这一比例与历史相比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与国际普遍的65%-8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大多数碳纤维企业生产线运行及产品质量极不稳定,行业“有产能、无产量”的问题十分明显。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只有威海光威、中复神鹰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能批量供应T700以上高品质的碳纤维材料。如果国外企业不放开碳纤维供应,下半年国内很多系统厂商或拿不到储氢瓶。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国家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名单未公布前,这种危机暂时被隐藏起来,而示范城市名单一旦公布,在下半年批量的市场订单集中爆发的时候,由于高端碳纤维紧缺而引发的车载储氢瓶供应危机将会更加凸显。

上市公司碳纤维国产替代已在提速 自给率不断提高

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则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2020-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此外,势银咨询研究表明,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在2030年预计达到69亿美元,受中国市场庞大的重卡基数推动,十年内中国市场的车载储氢瓶市场份额预期提升至39%,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即将爆发的车载储氢瓶市场需求,碳纤维已经成为了目前氢能装备制造业的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国内高压储氢瓶市场供应来看,制造厂家的产能布局已远超过需求。天海工业、斯林达、中集安瑞科等制造商均已开辟了成熟的储氢瓶产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光威复材(,SZ)、中简科技(,SZ)、中复神鹰(A04859)、上海石化(.SH)等制造企业已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进程。

据财联社记者走访梳理,面对国外产品竞争技术封锁的长期现实,国内各碳纤维企业采取不同战略路径以求突围后发展。

光威复材(,SZ)2012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毛利率常年保持50%以上,2021年上市,2021年净利润亿元;中简科技(,SZ)2021年5月上市,归母净利润5年翻10倍,2021年净利亿,增长超70%;

中复神鹰已在2016年宣告实现赢利,目前步入上市辅导;精功科技(,SZ)2021年碳纤维业务毛利率%,业务营收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近20%;

以吉林化纤集团及中石化上海石化为代表的腈纶基因的原丝厂家,正在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原丝基地;

碳纤维资深行研人士表示,国内碳纤维行业近三年发展十分迅速,与美、日、韩等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火爆的市场需求面前,已有越来越多制造商进入碳纤维这一领域,部分现有的碳纤维公司也开始了转型,预计未来两至三年内我国碳纤维供应紧缺的情况将有所缓解。

前瞻产业部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21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中对于国产碳纤维的占比从%提高到当前的%。相比2021年的%,增长率为%。连续三年超过30%的高速增长,说明国产碳纤维的巨大进步,预计未来2至3年内碳纤维及下游复合材料国产量将超过进口。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