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找到中国应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观察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找到中国应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
发布日期:2021-12-14 03:39:27  浏览次数:5

王尔德 北京报道

在当前制造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服务业被寄予了“稳增长、促就业”的更高厚望。

“服务业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夏杰长研究员对本报记者介绍,国家对服务业特别重视,“十二五”规划专门拿出一整篇来讨论,并专门制定1949年以来首个关于服务业的专项规划《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在9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即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

在夏杰长看来,我国应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较为滞后,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远远适应不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夏杰长为国家“十二五”服务业规划研究主持人,曾参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等文件的起草工作。

现代服务业应以实体经济为导向

《21世纪》:您曾经提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对此该如何理解?

夏杰长: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学界普遍认为是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

服务业既有实体经济属性的部分,也有虚拟经济属性的部分。只有那些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内部自我循环服务或不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服务业才算做非实体经济。当这类服务业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过度自我服务,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还会增加甚至放大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更应该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发展现代服务业。即便以后到了后工业化社会,也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来发展服务业,始终要把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摆到重要位置,避免服务业的单枪匹马“跃进”。

《21世纪》:金融业属于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服务业吗?如何看待金融业与制造业两极分化的现象?

夏杰长:金融业是不是属于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服务业,则要一分为二地看。这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按照一般的理解,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涵盖了农业、工业和绝大部分服务业,也当然包括绝大多数金融业。而虚拟经济是由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由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虚拟资本活动所构成的经济体系,其核心是资本的信用化和证券化。虚拟经济的业态主要是衍生金融业、投机性房地产业、收藏业、博彩业等。

金融业与制造业两级分化的现象在我国确实存在,关键因素在于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市场回报率普遍偏低,对于“逐利”的金融资本而言,更愿意把钱投向收益高得多的房地产等行业,从这几年银行贷款的流向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这种现象,对于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制造业强大了,才能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真实需求,拉动作为现代服务业最主要的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而这是我国当前最为欠缺的一个重要产业。

《21世纪》: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生产性服务业被确定要优先发展的产业,也是着墨最重的一个领域之一。为什么生产性服务业会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重中之重?

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成为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普遍认可。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吸纳劳动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在OECD国家中,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服务业占其GDP比重平均高达65%左右,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70%。其中以软件与信息服务、物流、金融保险、科技

研发、工业设计、商务与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大都超过了60%,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70%。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十二五期间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安排,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我国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特别是要改变国际代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相对而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比较差,在“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提速增质。

占GDP比重不及发达国家一半

《21世纪》: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比较差,具体有哪些表现?

夏杰长:总体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较为滞后,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远远适应不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明显,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还没有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6%,占GDP比重不到20%。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都在43%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其次是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向现代化和高端化转型、即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世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以金融保险、研发与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商务与中介为核心内容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只占到40%左右,占居主体地位的还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软件与信息、商务支持等领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再者生产性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从制造业分离衍生出来的,但中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知识产权制度和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导致了企业服务大量依赖内部供给。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内部化供给的偏好十分严重,既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但总的来讲,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也远低于制造业。目前,外资进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还要面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的限制,其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推动服务业垄断行业的改革

《21世纪》:针对上述问题,您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改革?

夏杰长:要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必须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期长期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服务业标准体系,并从财税、价格、投资、信贷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和适度倾斜。

再者,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有广阔的需求。生产服务业主要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制造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且把服务功能剥离出来、走分工和专业化道路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源泉。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分工,既可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也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自身的竞争力。应竭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促进两者的融合与互动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

第三,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增加生产性服务的有效供给。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必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服务市场竞争。

最后, 打造一批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在国际上,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我国也有许多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案例,如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等。未来应围绕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积极推进各类专业性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以进一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发展效应。

《21世纪》:您认为应当如何改革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机制?

夏杰长:关于改革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机制问题已经提了许多年了,但收效不明显,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切实贯彻执行。我认为,第一步先梳理一下哪些领域是非国有资本不能进入的,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目录,把“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写到明处。在任何国家,总有些领域是非国有资本不能进入的,这本身很正常。第二步,推动服务业垄断行业的改革,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金融保险、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部分交通运输业等改革,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各类资本一视同仁参与市场竞争。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