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3月31日消息,旨在解决支付机构多头连接银行、变相开展跨行清算等问题的“网联平台”,今起试运行。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31日宣布,3月3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试运行期间,将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试运行结束后,将按计划、分批次安排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陆续接入系统。
“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 首批接入部分机构
网联平台,是为推动和规范支付机构业务发展,防范业务风险,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支付机构,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共同发起筹建的。
为什么要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根据去年11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答记者问》,网联平台旨在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支持支付机构一点接入平台办理,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
根据《财新网》去年11月15日报道,在股权方面,网联平台除了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入股,央行也将入股,以保证央行对这一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和投票否决权,除了二者,其余股东的股份份额最高不会超过10%,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网联平台被大型支付机构垄断。
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以及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整治,是《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划定的整治重点和措施。
今年1月13日,第三方支付(又称非银行支付)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落地,4月17日起实施。政策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客户备付金是非银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在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快速发展的近几年,出现了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等违规现象;同一家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开设多个客户备付金账户的普遍现象也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此外,一些支付机构还存在靠吃银行支付给客户备付金利息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问题。(麻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