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议淘宝商城大幅调涨保证金和服务费,淘宝商城的中小商家对淘宝商城的大商铺进行“围攻”,迫使这些商户将大量商品下架而运营陷入停滞。对此,淘宝商城表示决不妥协并报警。而这些中小卖家不仅没有停手,反而继续扩大攻击范围……短短数日,就有数千小商户参与围攻,几十家大品牌商被攻击,总共造成损失可能有数千万元,最后引动主管部门介入调解。
然而纵观事件进展,多方似乎均透露出迫不得已之意。而这些迫不得已似乎正是原本应休戚与共的各方互伤、群伤,却无法坐下协商、谋取共赢的根源。
淘宝商城声称推出新规的目的是为建立商业信任体系,“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但选择了就必须去做!”电商诚信问题近年来一直饱受诟病,马云在今年5月因“支付宝风波”备受质疑,此后,本就经年不歇的淘宝商城诚信问题被更频繁地提起。为避免在诚信道德方面屡被指责,淘宝商城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保证金金额,以达到维护自身信誉的目的。
中小商家认为淘宝商城“过河拆桥”使他们走投无路,群起“围攻”大商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市场本应是你情我愿的地方,但在淘宝商城一家独大的情形下,新规不仅对商城中的部分中小商家直接发出致命威胁,还可能产生示范效应,成为其他商城涨价的“风向标”,使所有中小商家均需承担高额成本。在合法途径难以奏效的情况,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中小商家只有将暗箭射向无辜的大商家,以此挟持舆论关注、博取公众同情。
实际上,淘宝商城和中小商家难以妥协是受行业服务标准缺失所迫。此事被引爆的直接原因是小商户认为新规收费高昂,淘宝商城也没有说明费用提高依据,在行业服务标准缺失,双方都无据可依的情况下,谈判不可能和谐进行,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围攻”事件的爆发及扩大还受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所迫。如果互联网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完善,淘宝不会轻易大幅上调各种费用,中小商家可有效利用法律武器而非采取过激行动,大商家不会被殃及池鱼而徒唤奈何。
因为有着这些诸多的不得已,在这起冲突事件中,出现了让多方都悲伤、愤怒、困惑、委屈的淘宝“伤城”现象,这场冲突也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领域,网络既助推着商业的急速扩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对抗和博弈,原有的商业法则已被深刻改变。
从目前讨论看,淘宝的“以强欺弱”和中小商户的“伤及无辜”是舆论指责的重点。于是,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负责人表态,要求淘宝商城采取积极行动回应中小商户合理要求,相关企业和个人也必须寻找合法途径表达诉求。
商务部官员的表态给了对峙双方台阶下,反淘宝商城联盟已宣布暂停围攻,而淘宝商城也作出了让步,同意针对已经在商城的老商家,延期到明年9月30日执行新规。而新签约的商家,则按照新规则执行。
双方的让步,让事态终于走向了良性轨道。而在这场对峙中,无论是险被“过河拆桥”的中小商家,被殃及池鱼的大商家,还是被“围攻”的淘宝商城,都付出了经济和声誉损失的双重打击,而这个过程,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阵痛,这种阵痛,或许正是行业完善游戏规则的开端,是社会塑造诚信体系、确立契约精神的契机,对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
但需要提醒的是,商家用暴力争取话语权开的并非是个好头,这场"围城"之战安然度过,另一场"围城"之战是否还会再次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互联网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从平台企业、卖家商铺以及消费者多方利益出发,尽快搭建电商生态圈的参与者都认可的制度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