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春运返程高峰结束,今年的春运也就将正式落幕。过去的这一个月,春节和春运也成为了2021年媒体大规模大范围长线报道的第一个阵地。在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的2016年,媒体的春运和春节报道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日报、新华社、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传统及门户媒体均在春运首日便开启了直播报道。新京报联合腾讯新闻,推出近45个小时直播,累计流量近800万。而网易新闻从“春运大迁徙”下的个体情感共鸣出发,倾情打造的“春运六个故事”直播节目,总参与人数超过1050万。此外,春节期间网易新闻推出的多档春节民俗、旅游类PGC直播在网友中反响强烈,1月网易新闻PGC直播流量环比增长37%,为农历新年期间的资讯直播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相比于UGC类的秀场直播,资讯直播对平台要求更高,尤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内容生产能力,这也是人民日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纷纷发力资讯直播原因之所在,相比于文字图片或者电视记者连线式的报道,更具时效性、互动性和现场感的春运移动直播显然更受网友青睐。早在去年,新京报就曾提出2021年将做1000场直播的目标,这个数字是新京报2016年直播总场数的4-5倍。就在今年1月份,澎湃新闻正式上线了澎湃视频,布局新闻短视频并打造自己的直播品牌“上直播”。由此可见,资讯直播将是2021年传统及门户媒体争相发力的一个新风口。
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在资讯直播领域的刚刚起步,网易新闻2015年便上线了自己的直播板块,2016年8月,网易“天网计划”直播战略发布,围绕网易自制直播进行的天网特派员全球布局,以及针对优质直播PGC生产者发起的“TOP100伙伴计划”,让网易新闻成为业内首个构建泛资讯直播生态的领先者。截至2016年年底,网易新闻已成功策划了超过14000场原创直播,总参与人数超过20亿人次,月均增幅%。
在媒体们纷纷发力的“人机大战”、“上海迪士尼开园”、”南方洪涝灾害”等热点事件直播中,网易新闻流量优势明显,人机大战等多个原创直播用户参与量突破6000万。一方面是千万量级的头部直播场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网易新闻基于日常直播推出的《网易在现场》、《网易星在线》等直播IP也已形成稳定的内容生产模式,垂直领域直播栏目《黑粉见面会》、《哟!爱豆》等首尝移动直播综艺,场均流量达300万。
网易新闻泛资讯直播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入优质直播PGC合作伙伴。在1月横跨农历新年、移动资讯平台整体流量下滑明显的情况下,网易新闻PGC直播流量不降反升,无疑说明内容多元化且专业有趣的PGC直播,已成为不同圈层网友兴趣阅读或者知识增量的重要渠道。早在去年8月,网易天网计划便正式向PGC生产者抛出“伙伴计划”橄榄枝,“TOP100伙伴计划”精选100家流量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PGC内容生产者,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策划支持、技术支撑、高额回报和资源推荐,最终打造100个单期百万流量的直播IP。截至目前“TOP100伙伴计划”已经成功引入各领域直播团队200多家,试播超过1200场,最高一期流量达600万。《动吃大吃》、《MissQ校花》、《虾闯好莱坞》、《素心居静》、《波士堂》等多档直播PGC以稳定的态势发展,直播场均用户参与量和订阅量均不断攀升。随着央视财经、一财、中新网、文汇报、时光网等媒体机构强势加盟,进一步提升了网易新闻的资讯直播内容深度及广度。
2016年网易新闻推出自媒体平台,引入直播PGC合作伙伴,今年平台将进一步通过内部工作室及网易号、直播PGC等构建网易内容生态。平台提供品牌、用户、技术、产品和服务,合作伙伴提供稳定的优质内容,双方共享流量转化的收益和平台增长的红利,共同实现内容生产、渠道分发、技术服务、流量变现的高效运转。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内容生产、分发及商业变现模式都在发生激烈的变化,随着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切入资讯直播,2021年资讯直播市场格局将更加明朗。网易新闻跳脱无序的UGC直播框架,通过新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方式,拥抱专业内容生产者,与之共享媒体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平台价值,探索出一条满足更多不同圈层新生代网友内容需求的泛资讯生态直播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