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广齐
编者的话:易讯网现在 已经成为了腾讯电商部署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宵光表示“易迅要成为未来QQ网购里面自营产品类别的承担者。”
当年,易迅是被其创始人卜广齐卖给腾讯是,卜广齐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什么要卖?
《中国经营报》记者姜蓉采访了卜广齐,而他也首次向外界透露了当年的创业经历,我们为大家做了摘要解读:
2006年创业:小而美想法行不通
卜广齐创业时的想法是在数码3C领域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专业性。2006年,卜广齐和几个合伙人投资40万元成立了易迅,一年后,做了1000多万元销售额。2006年,京东单月销售额已经超千万。
竞争对手在日益强大,如果自己的垂直领域被覆盖,就会变得很艰难。卜广齐及时调整思路,不再追求只做一个垂直类的3C网站,而是把目标定位为一个未来能够覆盖更多的类目,并且能够在全国拓展的大型的电商网站。
VC难找
卜广齐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中国B2C的网站都在亏损,所以估值的模式都是采用的是市销率(PS值)的方法,所以在市销率一致的情况下,营业额的差异代表着公司的估值差异。当时,京东的营业额已经是易迅的十倍。
VC更看重的可能是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想通过拿VC的钱去与竞争对手竞争,还是很难的。”卜广齐表示。
不过,卜广齐发现,当时行业里面有资源的企业挺多的,恰巧2008年开始,许多有资源的传统企业跃跃欲试想要进入电商行业。审时度势之下,易迅决定放弃风险投资,转而寻找战略投资。
富士康强势企业文化打消战略投资念头
对于3C类电商网站来说,供应链资源直接决定了销售额和利润率。转向战略投资的卜广齐希望在产业链里寻找合适的合作人。富士康首先找到了易讯。
与富士康接触后,卜广齐觉得合作并不是合适,关键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制造业是非常强调控制的一个产业,在他们的文化中,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一定要有很强的控制力,这样的公司一旦控股,肯定会全盘控制我们,而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一般都是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力的。”因此,在控股问题上,卜广齐及其团队没有让步。
传统企业控制欲太强
卜广齐发现,传统企业的问题——欲望很强,愿意给出的估值不高,即便能够借力这些传统企业的一些供应链优势,再加上他们给的一些现金,也很难在行业里博弈。2008年底,易迅的融资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此时,京东已拿到了二轮融资。
腾讯浮出水面
2009年春,卜广齐与创始股东们做新一年战略,并分析当年形势,从中发现了新的融资机会。2009年,互联网的巨头们开始关注电商。百度开始成立新的电商部门,腾讯也开始在电商领域有新的动作。
当行业处于拼货源的时代,基本不用做推广都能卖货。到了2009年前后,大量的电商开始涌入,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原先获取一个新用户才几分钱,后来变几毛钱,再后来变成一块钱……用户的获取成本翻着倍地往上涨。卜广齐在当时对行业的判断是,在未来获取流量将是企业经营中开销的大头,要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资源而不是货源的资源。因此,融资的方向也就变成了手握流量BAT。目标明确后,卜广齐把投资人排了序:最佳投资人是腾讯,其次是百度,最后是阿里。当时,阿里还没有将京东放在眼里,阿里与易迅接触更希望易迅来帮助阿里做物流体系,而不是B2C,而这又非易迅所愿。
主动走向腾讯
2009年3月,腾讯的电商负责人、也是如今腾讯电商平台部总经理、易迅网的CMO顾思斌来上海找电商同行做交流,那时的腾讯还是想做一个模式更轻,未来包容性更大的一种开放性平台,顾思斌此行的目的也是寻找合作商家。
早有此打算的卜广齐表示,自己并不太看好这种简单的业务层面合作,B2C进入大平台其实不靠谱,原因是大家同床异梦。要合作,那就是更深入的在资本层面的合作。
不过,当时腾迅电商自身的发展战略还不是十分明晰,断断续续谈了一年,真到2009年底才决定投资易迅。首笔资金到账已经是2010年初了,第一笔投资腾讯并未控股,只是保留了后续投资的权利。腾迅于2010年后不断加大对易迅的投入,直至完成控股。
说到卖出易迅一事,卜广齐认为:创始人的价值不是控制一家公司,而是体现在对一家公司柔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