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滴滴打车正式更名“滴滴出行”,同时启用了新Logo,并推出了全新版本的APP。在三周年之际,滴滴向大众展现出了全新的一面。滴滴快的总裁柳青说,“今天滴滴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业务了,已经不是‘滴滴打车’这四个字能够承载的。”
经过3年的发展,滴滴已成长为涵盖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巴士多个业务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滴滴的平台上,每天有300万的出租车订单,400万的专车订单。顺风车日订单峰值达223万单,代驾日订单峰值50万单。在北京、深圳,滴滴巴士已开通500条线路。此外,已有5011家企业开通了滴滴企业账户。
此外,滴滴方面表示,未来半年,滴滴还将推出至少1—2项新业务,以及一系列新功能。滴滴APP首页要呈现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在新版本的APP中,滴滴会根据用户平时的打车习惯,为每一位用户呈现出个性化的首页。
今后,滴滴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用户常使用的3个业务入口放置在最前端。比如,一个用户经常用顺风车、专车和快车,较少使用出租车和代驾,那么这位用户的APP首页就将优先显示前面三个。以此做到“千人千面”,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出行解决方案。
从发布“再见”系列海报,到今日正式公布,有业内人士将此次滴滴的品牌升级视为国内移动出行领域发展的分水岭。国内的移动出行市场,自2012年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出现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逐步成型,大多数用户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打车软件。
随着滴滴专车、顺风车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国内用户对于打车软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新手机里安装滴滴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新一代智能手机用户的标配。与此同时,经过3年的数据积累,国内移动出行领域数据已完成初步积累期。而滴滴也成为了国内移动出行领域的数据集成方。
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应用,滴滴也将为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带来更多的参考信息。从此次新版APP呈现“千人千面”,不难看出滴滴正在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国内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未来,滴滴或许会为平台上的每一位用户提供一套个性化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国内移动出行市场发展,也将从初步的“互联网+”时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互联网技术将以更快地速度改造出行市场,并将移动出行从一线城市,甚至是二三线城市,更快地向三四线城市推进。而滴滴在此间将扮演一个行业引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