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6日讯 近年国内大宗商品电子盘交易发展迅猛,全国兴起了开展电子盘交易所的热潮。据了解,2006年有11家成立,2007年12家成立,2008年高达16家,2009年截止到9月份就有14家成立。2006年之后成立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占市场总数的比重高达63%,尤其是2009年各地都积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全年有望新建50家交易市常
电子盘交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市场交易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市场在更大程度上,更广的范围内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要有能够必须准备反应市场供求价格这样的市场,而传统的交易市场,受交易方式的约束显然是不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相关部委与2002年出台了国家大宗商品的相关规范,电子盘交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总裁刘少宾介绍,2008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突破了3万亿元,交易额达5万亿元,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粮油、农产品近200个品种。
电子盘交易发展迅速仍存隐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任兴洲女士在12月16日举办的“2009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论坛”表示,电子盘交易不是全部是好的,如果搞的不好,或者不规范,这类市场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任兴洲指出,目前国内大宗商品电子盘交易所数量发展很快,而大宗商品品种数量相对有限,产品重复化使交易所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这样的局面很有可能催生交易所放松监管,借以吸引客户。
另外电子盘交易还有,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违规炒作和过渡投机带来的市场风险、交易资金安全性的风险、商品实物存储的安全性风险等。
风险监管须紧抓
刘少宾建议,地方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国家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使行业标准、法律法规能够在行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并且使每个省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发展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规范、健康发展。
而据一位知情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商务部确实有意出台大宗商品电子盘交易的相关规定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前景依然看好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耿书海指出,中国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今年9月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宣布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大宗商品需求迅速回暖,投资者逐步恢复对商业产品的信息,国内投资者对商品的保值不断增加。因此,大宗商品未来市场回报率将持续上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则希望大宗商品交易所能够在物流采购、供应链管理、整合信息管理技术上找到地区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让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风险低,投资报酬率高,外部性好,能够获得定价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