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十分荣幸能够参加每一年的我们在成都举办的IT和软件服务的年会。我们这一次会议是以绿色城市、健康IT来构造一个绿色的城市为主题,我认为一个绿色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城市,所以今天我把ICT的技术和一个城市的健康之间的关系和大家来分享。
健康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和谐的基础,也是城市最大的名声。而我们今天看到在全球所面临的健康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们看到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这个包括在美国奥巴马政府要进行的医疗改革,也包括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进行医疗体系改革的整个过程,那我们看到这个过程来自于最大的压力就是民众的呼声,我们越来越多的对我们社会所提供的医疗的公平性、医疗的费用、医疗的质量等等产生质疑,所以应该说这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正在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一段时间里面,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成长、GDP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全球整个GDP8%到6%用于医疗与健康了,如果看到美国医疗费用,2009年万亿,占了整个GDP的%,而预计在未来要占到20%。而我们今天中国现在占到5%点几,未来要占到9%点几的速度。
所以我们看到健康,事实上是跟GDP有极大的关系。当我们一方面在推动GDP成长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如果不关注健康,我们的GDP成长全部都会用于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不健康的人群。所以我们绿色的城市,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一个健康和和谐的城市,一定是有一个健康的人群。
那么在慢性病,新兴国家目前都有很大的危机,我们看到在2010年,我们国家的健康研究报告看到,有2亿门口有血脂方面相关问题,超标的问题。有9千万的人有血糖指标超标的问题,每一年参加一千万个慢性病,五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就有1个有血脂方面的问题,每十分钟有一个人死于心脏病。所以全世界对于医疗费用慢性病的开销方面,基本上60%到70%的钱全部花在慢性病治疗方面。
那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又看到医疗的公平性,特别是对于新兴国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享受不到最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他们今天的健康情况,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今天在什么样的状态,比如我们看到血脂、血糖、血压等等问题,许许多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她们根本不知道今天的状态,还有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从全球上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医疗的资源,大部分在发达国家。如果在新兴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农村比,大部分的资源在大城市被城市的居民所占用。
而另外一方面的挑战,我们看到刚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努力和经费是用于治疗,我们城市盖的医院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当医院几倍扩大规模的时候,进去的人没有减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尽管我们拥有医疗设备变得多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对普通老百姓、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结构的时候,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让更多的人群不得病、晚得病这样的措施要远远的比我们盖更多的医院更为重要。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在医疗体系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一个不断有更好的生活的中国人,也在需要不断的改变生活方式,不断的关注健康,如果说我们最近这几年为什么血糖、血压这些指标超标了,我认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我们从饥饿的状态突然有很多肉可以吃了,有很多酒可以喝了,我们有更多娱乐方式可以进行了,我们可以变得不移动了。许许多多慢性病的制造就是因为我们有比较好的收入和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所以中国GDP的成长一部分用于制造慢性病了,还要拿出一部分还要拿出来治疗过去制造的慢性病。
IT和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我们今天谈到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我们看到医疗的不公平、我们看病难,我们每个人不关注健康的话,我想我们经常听到几个ICT的词汇都是我们在改变现在这个状态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个手段、一个工具,而如果在五年前,我们谈到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很成熟,而今天更宽的带宽,无线可以到任何的地方,远程的医疗变为可能,云计算使得我们的成本变得极为的低,我们的医疗和健康的呵护可以走向个人,可以走向每一个家庭,而这种成本之低是我们过去没有手段可以实现的。
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数字化的技术,要解决一个问题,从疾病的治病向以预防为主来转变,从以医院管理为中心,向以个人管理为中心来转变,使单一的服务变成协同服务的模式来转变,使大医院为主、为中心变成以基层、以家庭、以个人的预防方式来转变。
我们看到未来一个绿色的城市,健康一定会成为时尚,更多的人会热爱健康的生活、时尚的生活,关注自己的体态、饮食健康的指标,我认为所有的这些转变要成为一个健康城市的一个基本的符号,而这样的一种符号导致的是在经济上我们会作出一个跟GDP同样重要的巨大贡献。
那我们看到未来可能手上戴一个表,这个表做一个广告,这是我们东软的产品,当你戴上这个表的时候,它有无线3G卡在表上,你会收到输入个人信息,体重、身高,所有这些,年龄、男女等等指标,它会告诉你,你的超标到什么程度,你每天运动到什么程度,它会定点告诉你起床、运动,所有这些形成交互的,有干预性的方式。
未来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各种各样的装置,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的指导,我们中国人在健康的管理方面,缺乏一个科学性,所以我们更多的特别是普通的百姓,我们得到的指导是通过收音机、小广告、报纸上的宣传,我们真正是来自于通过科学化的组织的指导、个性化的指导,这个方面十分的缺乏。所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会使我们这样一种局面得到很大的改变。
在谈到医疗资源分配的时候,我们一个农民可能要从几十公里以外到一个大城市,到一个镇里面或者乡里面再到大城市里面做体检,我们越来越需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把对健康的基本监控下移到最后一公里,下移到他的家,下移到他个人的手上、身上,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技术建立一个从基层到高层的多层次的个人健康的网络,它将会成为一个从事电、水、通讯、煤气、健康监护网这几大社会基础设施,因为有了这些设施,我们才能有计划指导整个慢病的预防。
未来健康的城市一定要有健康的指数,如果一个城市仅仅有高速发展的GDP,而有更多的不健康的人群,我相信这些GDP的发展不是我们每个人所喜欢的,或者这些GDP的发展是来自于破坏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生活、好的质量的基础上所建立的。
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也是我们成都在倡导一个田园式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大的目标,我们应该有一个城市对健康基本的指数的指标。东软在过去几年里面,我们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做这个方面的探讨,而这个探讨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使得我们这种技术的实施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适用。
东软在过去的医疗里面,我们在国内用三千多家医院,我们拥有大量的医生的医疗资源,我们有400多家医院通过远程的诊断在全国各地构造成了一个远程诊断网络,我们把这些资源向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和家庭和个人方面延伸,构造了一个数字化的健康城市的蓝图,而这个蓝图的背后,链接了大型医院、中型医院、乡镇医院,最后到村卫生所,到每一个家庭,走向住宅。
东软拥有了所有这些解决方案,而在过去我们在全国,在社会保障系统里面,东软有50%的份额里面,连着上万家医院在支付方面这样的平台,也成为我们构造这样一个蓝图的基础。
目前,我们在这样一个健康的平台计划上,已经拥有了为两亿多城市居民提供的社保的软件支撑,由国内905家大型医疗机构加入了这个网络,有12000多家定点服务机构加入整体服务,另外我们数字化示范医院里面,进行远程的诊断有6个,相当优秀的在北京的医院,同时我们在十几个城市里面进行健康城市的计划。
我举一个例子,这是在海南岛一个县,170几个村覆盖了23万农村的老百姓,他们可能每一年通过这个方面进行数据的监控体检只有几十块钱,但是只要出了他的家门,在一公里左右范围以内,就能够得到这样的监控服务,而通过远程诊断,他可以和北京、和大城市的医生进行远程的诊断和咨询,而每个人的帐号上,每个月、每一周都可以把他的健康情况形成一个报告来通过各种各样的云计算后面的知识库来为他的健康保障提供个性化的咨询。
这样的系统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个每一天的收入很低的农民能够享受到相对好的有比较好的质量的医疗服务,我想这就是我们ICT的技术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那么我们看到未来健康的城市,我认为首先我们的健康城市要通过我们ICT的技术,使得全民进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通过这个方式,使得我们医疗整体的改革和医疗的费用能够得到一个极大的改变。
第二个,我们希望我们的居民每个人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刚才讲到互联网等等健康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使他们能够得到更方便的、更低成本的、更高质量的个人健康的呵护。
第三个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医疗机构比如说更大的资源,把更好的精力用在治疗更需要治疗的病人,而使更基本的服务能够走向基层。通过这些资源有效的分配,也使得我们每个个人所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得到一个极大的改进。我们的政府将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我们未来发展的GDP,我们希望更多的用于医疗,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一种比例应该是合适的,特别是当我们可以控制的健康的这种局面,我们没有进行控制,而导致了这些费用的增长,应该说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期待着我们未来的城市都是智慧的城市、环保的城市、健康的城市,也是环境特别友好的城市。
东软在成都发展到今天,差不多有接近10年的时间,我们建立了一个大学,现在有5000多名大学生在里面学习,我们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也经历了像地震这样十分困难的时候,但是我们看到今天互联网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会,一个新的词汇叫APPS,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软件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而我们在成都将会使东软做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在新兴互联网上应用软件开发的一个大型基地,因为我们有人才,因为成都有创意,因为这个城市追求未来更美好的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更多的来自于很有智慧的年轻的人群,所以我们对未来成都在软件和服务产业上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