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讯 12月18日消息,调查公司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近日发布了《2009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表明,国产管理软件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已超越国外厂商,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也已取得全部或部分领先优势。
国产软件份额超过国外厂商
2008年中国管理软件的市场规模达到了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其中通用型软件市场规模为亿,市场增长率为%。
2002年,国内管理软件厂商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国外厂商。到2008年,国内厂商所占份额为%,国外厂商为%。
在管理软件市场,针对高中低端不同细分领域的竞争一直是国内外品牌竞争的焦点,因此在细分市场的品牌份额则更为厂商和用户所关注。计世资讯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通用管理软件高端市场规模为亿元,中端市场为亿元,低端市场为亿元。
高端市场长期以来是国外品牌的优势领域,SAP和ORACLE的客户集中于高端市场的大型企业,但近几年随着用友NC、金蝶EAS、浪潮GS、DCMS易拓等产品赢得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的认可,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收入已达亿元,占高端市场份额的%,已经形成与国外品牌抗衡的竞争局面。国内厂商在取得营收和市场份额突破的同时,在房地产、建筑、银行、证券、烟草、人力资源等拥有中国特色的典型行业领域更是取得了领先优势。
品牌份额
在中端市场国内软件处于主导地位,国外软件仅占%的市场份额,形成这一竞争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中端应用复杂程度有限,众多品牌、尤其是主流的国内品牌基本都拥有成熟的管理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要;二是国外品牌营销人员和实施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国内软件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低端市场基本被国内软件品牌所垄断,国内厂商的总体份额达到%。用户应用选择的理由很简单,国内软件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的关键点,且性价比突出,所以即使SAP等国外厂商试图加大SMB市场的推广力度,但成效非常有限。
产品朝集成化套件发展
管理软件正朝集成化套件发展。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认为,未来管理软件的产品组合框架将包括九大部分:业务基础平台、制造执行系统(MES)、ERP、CRM、SCM、OA、PLM,以及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和BI。
管理软件的产品组合框架
在管理软件的功能广度方面,当前主流的国内外管理软件都已覆盖比较全,主流提供商都已推出自己的套件。总体而言,主流厂商的管理软件套件覆盖面比较全,基本覆盖八大部分,但目前均没有推出MES部分。主流厂商近三年都在重点推广自己的业务基础平台、行业解决方案和BI;国外提供商的产品在OA方面欠缺较多,而国内公司则在PLM方面刚刚起步。
在管理软件的功能深度方面,当前主流的国内外管理软件都已覆盖较深,控制力度较细。相对而言,在适合中国管理模式方面,尤其是在适合中国的企业业务模式及集团管理模式的需求上,用友等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比SAP等国外厂商做得更好。但在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方面,国外厂商要好于国内厂商。
后发优势显现
当前管理软件正处于第四个技术变革阶段,即云计算变革时代。在这个阶段,SOA和云计算技术将对管理软件的开发、部署和应用,甚至是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但云计算变革目前还处于导入阶段,其影响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当前主流的管理软件产品都开始采用SOA理念和架构,并和、通信技术深入融合。和的融合表现在,管理软件开始和门户、搜索、即时通信、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等互联网技术整合在一起;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表现在,管理软件开始和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短信、彩信、WAP、IP电话等通信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整合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管理软件将自己管理的触角从传统的PC扩展到了电话、手机等终端设备。更进一步,有些管理软件提供商开始将自己的管理软件和RFID、自动控制系统等设备联系在一起。
与、通信技术融合状况
相比较而言,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上,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应用有后发优势。例如,在管理软件的架构和UI等方面,国内厂商的新产品要优于国外厂商。又如,在SOA和云计算的适应性方面,用友U9完全采用SOA理念和技术,这是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在技术应用上具有后发优势的突出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