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鱼塘“种”蔬菜“小众”闯市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观察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鱼塘“种”蔬菜“小众”闯市场
发布日期:2021-11-13 05:10:43  浏览次数:4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样的“农业黑科技”在开封市祥符区已成为现实。

  祥符区西姜寨乡一鱼菜共生产业园内,鱼儿不时从鱼塘里探出头;上海青、空心菜等蔬菜嫩生生的,浮在泥鳅池上。

  该产业园总经理赵雷边走边讲解:“这叫鱼菜共生。每个鱼池下都有个陀螺状的装置,用来沉淀、收集鱼粪。积累到一定量,管道会将粪便抽到4个处理池中进行处理加工,接着输送到泥鳅池里作为蔬菜生长的‘营养液’。蔬菜吸收后‘脱肥’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使用,实现鱼菜的良性循环。”

  “我们的产品不施农药,全部面向高端市场。”赵雷说,鱼菜共生大棚单个棚年产值可达60万元,带动十多户贫困户,产业园全部建成后能解决3000人的就业问题。

  同样是发展特色农业,西姜寨乡围绕“立体农业”做文章,陈留镇则种起了特种蔬菜,向“稀罕菜”要收益。

  “现在百姓生活水平高了,喜欢尝鲜,又追求营养价值,像黑番茄、非洲冰草这样的‘小众’蔬菜特别受欢迎。”该镇四妮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前进告诉记者。

  “稀罕菜”收成咋样?“一茬快菜25天即可成熟,一亩地能挣5000多元。”刘前进说,特种蔬菜种植既能带动贫困户增收,又可以给周边村的种植户提供种菜经验,一举两得。

  搭上网络快车,棚里的特种蔬菜“飞”向国人餐桌。前段时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该合作社的特种蔬菜成了“网红”,吸引来不少订单。

  “四妮”发展好,周围乡镇也纷纷发展起特色农业:罗王乡胡寨村种植白皮松,既收获“金山银山”也留住“绿水青山”;杜良乡探索稻蟹共作,做优杜良大米品牌……如今的祥符区,“一村一品一产业”发展红火。

  “以特色农业为抓手,调优种植结构,让农业强起来。”祥符区委书记李军说,“农民要致富,产业要兴旺,我们要以农为基,一二三产业联动。”

  农产品牵头,做好加工业。陈留镇充分利用5000亩富硒黑花生种植园,做强精深加工,花生制品俏销北上广;八里湾镇建起仿真花加工厂,让妇女守住家、乐开花。

  “农文化”打底,建设美丽乡村。兴隆乡盘活土地资源,打造集休闲垂钓、水果采摘、饮食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庄园;西姜寨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32处精品民宿,“空心村”变身“新庄园”。

  深挖文旅资源,全力发展第三产业。祥符区有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和中州名镇陈留镇,还有岳飞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旅资源丰富,再加上祥符区西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区位优势明显。“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封市乡村振兴‘1+6’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全区乡村振兴步伐。”李军说。

  如今,开封市乡村振兴“1+6”示范区建设范围内的朱仙镇、西姜寨乡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朱仙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工程,岳庙广场前道路宽阔平坦,不远处的民宿建设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西姜寨乡正谋划着“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以吸引更多人体验乡村风情。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