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老茶山复活 长出致富“金叶子”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百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老茶山复活 长出致富“金叶子”
发布日期:2021-09-02 18:04:14  浏览次数:25
  8月25日清早,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保家镇清平社区3组的白茶种植基地,一垄垄半人高的茶树间,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管理茶树。村民忙碌的身影穿梭茶树间,谈笑声打破了清晨茶山的沉静。

  “这茶山还是要得哟,一天能挣80块钱,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5年算下来,我靠着这片茶挣了五六万元呢。”60多岁的村民阮太芝高兴地算起了她的务工收入账。

  如果时间回到5年前,这片茶山就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原来,在20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就曾种植过茶树,茶叶曾为当地村民带来过不错的经济效益。可是,从1996年开始,因为品种老化,缺乏管理技术和整体运营思路,茶树也开始大批枯萎,茶叶产量逐年降低,茶山逐渐变成了荒山。

  “村里也是想尽办法,在这几千亩的老茶山种过果树,培植过苗木,都没能真正让茶山‘复活’。”清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向光荣说,直到2021年,老茶山迎来了发展转机。当年,保家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安吉白茶产业,打算在老茶山种植白茶。村民得知这一消息后,大都产生了怀疑:原本就是茶山,现在还是成了荒山,又种茶树,能行吗?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保家镇聘请专业人士通过多方考察研究,认为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十分适宜种植白茶。对此,在这里试种了200亩白茶,经过精心的管理,一段时间以后,白茶长势非常好,茶叶品质优良。“有了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我们对老茶山的‘复活’充满了信心。”向光荣说。

  为了扩大白茶种植规模,保家镇成立了重庆郁江农业发展公司,并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让白茶产业真正落户当地。

  五年来,保家镇按照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景观化“七化”思路,推进保家镇白茶产业生态化发展和山区生态产业化开发,让白茶产业不仅能落地生根、还能开花结果。

  通过五年时间,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茶叶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我们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让茶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保家镇镇长黄建明说,目前,保家镇共种植白茶5079亩,曾经的荒山又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山。

  行走在茶园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味。住在茶园边上、来茶园里搞管护是当地村民唐安菊最喜欢的工作,也是她收入的主要来源。“种茶、采茶、炒茶我都能干,一年能挣近两万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五年算下来有七八万的收入。”唐安菊说。

  老茶山“复活”,让当地村民在家实现了就近就业,兼顾了家庭,挣得了工资。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采茶季,茶园最大用工量达到600余人。

  “我们社区有1305亩集体土地都种上了白茶,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向光荣说,五年的发展,村里集体账户从以前的零到如今已经有了12万元的积蓄,村集体经济从以前的“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

  经过5年的发展壮大,昔日的老茶山,现在已变成保家镇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真正让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谈到未来的发展,黄建明说,保家镇将依托区位优势、苗乡文化特色,将白茶的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产品一体化,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到了2023年茶叶进入丰产期,预计总产值近1亿元,村民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增强。”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