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万年:从一根竹鞭到四万亩竹海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致富有道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万年:从一根竹鞭到四万亩竹海
发布日期:2021-08-23 18:49:32  浏览次数:10
  “一亩雷竹十亩粮,二亩雷竹上学堂,三亩雷竹娶婆娘,四亩雷竹盖新房。”这首顺口溜在江西万年县老少皆知。
  上世纪90年代,同村的浙江移民拉住吴大坤,把一根竹鞭塞到他手里说:“这东西宝贝哩,种下去能长出金子。”从一根竹鞭,到如今超4万亩的竹海。一亩年纯收入过万元,雷竹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聚宝盆”。
  起初,不起眼的雷竹并不被看好。
  52岁的吴大坤是万年县大源镇山背村人,当年拔了药材种雷竹,村民都认为他是“呆子”。“这么好的地种竹子,恐怕是要开花哦!”
  有一年春节前,吴大坤扛着麻袋去了浙江诸暨。他回来后阔绰地给全家添了新衣。
  村民们从他妻子口中得知,麻袋里是笋,吴大坤扛着去卖了后,赚够车票钱,还揣回好几张大钞票。
  这下村民们坐不住了,都想试试“螃蟹”的味道。
  吴大坤无保留地送竹苗,教种植方法。村子里种雷竹的风吹开了。县里也积极推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万年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结款时间长却让村民们有点“扛”不住。“雷竹笋要吃‘鲜’,运输讲究快。肩挑背扛搬下山,坐完汽车转火车,就怕鲜笋生生耗成干笋。”吴大坤回忆说,采摘和运输像打仗一样。“笋发过去后,要等好几个月,货款才能到手。种竹笋时盼丰产,丰产后愁销路,销完愁回款,全年都在愁。”吴大坤的“学生”胡爱国说。
  在万年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中,雷竹笋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为了‘锁’住雷竹笋的鲜,政府补贴建起冷库,仅大源镇就有20多个;改善交通,雷竹笋快速从地里搬上餐桌。”山背村第一书记王文星说。
  货款回笼慢,就组建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种植户话语权。“原来货找人,现在人上门找货。”大源镇稻源合作社负责人刘全明说,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互通价格信息,建立生产销售规范。
  如今万年的雷竹笋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笋干、笋罐头……一些加工产品走向市场,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