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省沿江农科所资源与环境团队让成果落地开花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吃在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省沿江农科所资源与环境团队让成果落地开花
发布日期:2021-08-18 18:55:49  浏览次数:16

  如何在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的要求生产出优质美味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持耕地肥沃、水清景美的良好环境,是省沿江农科所资源与环境学科团队长期以来的研发重点。一手抓技术创新攻克生产难题,一手抓科技服务强化生产应用,持续不懈努力结出喜人硕果,近五年中该团队承担省部以上科技项目12项,相继有15项科技成果获得奖励,为农田丰产增效及其农村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市是稻麦主产区,也是全省的稻麦高产区,稻田在农田中占比最大。然而长期的高强度集约化管理,稻田出现增产乏力、功能退化、环境恶化等问题,稻麦生产上也面临着秸秆大量还田、机械化、轻简化等新挑战。为了达到秸秆就地全量还田条件下稻麦丰产增效的目标,省沿江农科所资源与环境学科团队突破常规的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创制出秸秆就地沟埋和稻田条带耕作秸秆覆盖行间两种类型全新技术体系,并研发相配套的作业机械,从根本上破解了秸秆还田过程中的低碳、减排、丰产、增效等关键难题,相继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等项目资助,获国家、省级财政研发资金250万元,研发的原创性技术已有9项获发明专利授权。

  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实现其科研创新的价值。近年来,他们以实施中 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平台,全面对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标准推进产学研推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位于海安市大公镇王院村的千亩连片水稻生产基地,现已成为该学科团队稻麦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的展示窗口,他们与省农垦集团海安公司合作,将该基地建成了优良食味粳稻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的高标准核心示范区,在实现产出优良食味稻米、秸秆全量还田和全程机械作业全覆盖的同时,优质稻平均亩产超过660公斤,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15%以上。一方面在核心区内开展新技术示范验证和集成配套,另一方面对接周边地区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现场观摩,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有效提高了成果覆盖应用率。

  搭台引智、即研即推,是解决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难题的成功尝试。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需求以及养殖场和种植业作物布局特点,该学科团队与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紧密合作,分别在海门正余、启东近海、通州石港和海安大公等地设立驻点科技服务基地,组织推广“规模猪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生产技术”。他们根据基地规模猪场及其沼液工程与周围种植业条件,以实现沼液在农田全量安全消纳和农作物优质安全高效生产为要求,专题研究并制定不同区域的沼液工程配套与农田施用方案,创建了“个性化订制”式的即研即推服务模式,构建出适应我市稻田、旱粮田、蔬菜田和桑(果)田等典型类型的“猪-沼-田”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创新的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在实现优质农产品有效保障的同时,更加突显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服务基地的规模猪场种养单元内沼液消纳在95%以上,配套农田化肥减量达到30%-50%。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