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推动“稻渔”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丘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观察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推动“稻渔”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丘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发布日期:2021-08-05 21:52:38  浏览次数:11

  隆昌市充分发挥县域浅丘区冬水田集中和沱灌工程、古宇湖大型灌区水利优势,有效激发农户普遍稻田养鱼传统的活力,多措并举,推动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中国西部鱼米之乡”建设和四川省首批整县推进“鱼米之乡”试点示范县创建,着力打造丘区乡村振兴“新样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9元、增长8.1%。 

  一、“六养措施”并举,再铸产业新优势。政府主导“引领养”。建立“三级园长”工作制,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服务中心,选派23名干部组成5个园区工作推进组,一月一部署,一月一推进,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聘请浙江大学等规划设计团队,围绕“鱼米之乡”建设,高水平编制《隆昌市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4个园区规划,构建“1+4+10+16”园区高质量梯次发展体系。政策服务“扶持养”。出台《隆昌市稻渔产业奖励扶持办法》,设立稻渔产业发展基金,对标准化稻渔基地每亩补助1050—1350元。率先在全省开展稻渔产业特色农业保险试点,采取“农户出资+财政补贴”方式,给予农户保费75%补贴。三是统一标准“规范养”。制定《小龙虾养殖技术规程》等稻渔种养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种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小龙虾、水稻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100%。完善设施“配套养”。按照“产业发展到哪,政策项目资金跟到哪”的原则,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产业道路106公里、高标准农田8.5万亩,园区水网、电网、天然气、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科技支撑“技术养”。与上海海洋大学等8所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成专家大院1个、科技小院2个,形成“两院两示范”科技支撑体系,创新“两季稻两季虾”等种养模式,实现稻虾年产量7200吨、产值3.6亿元,隆昌“稻—虾—蟹综合种养星创天地”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提升价值“品牌养”。实施“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战略,培育“隆昌再生稻”、“隆昌稻田虾”等品牌,认证“三品一标”38个;成功举办“中国•隆昌首届小龙虾美食文化旅游节”,推动形成“春季稻虾看四川,四川吃虾到隆昌”叠加聚集效应。 

  二、“三大融合”并促,打造农业新格局。一是特色产业“立体”融合。立足资源禀赋、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发展“田里稻渔、地里柑桔、坡地生态绿化”立体种养,园区内连片发展稻渔果20万亩,带动亩均增收3800元以上。二是产业链条“交叉”融合。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年产值60亿元。按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思路,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2个、产业基地景区15个、乡村民宿酒店22家。三是产村一体“深度”融合。注重产村相融,产业布局与美丽乡村规划有机衔接,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建成省级四好村44个、幸福美丽新村211个、“美丽内江•宜居乡村”26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全国稻虾产业强镇1个。 

  三、“四联机制”并推,拓展增收新途径。一是推行“大园区+”。建立“园区+小业主”、“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等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五统一分五收益”服务模式,引导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建成千亩以上产业基地12个、万亩以上3个。二是推行“村集体+”。完善村集体经济以资产入股、农民以土地入股和业主以资金、技术入股的合作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农户、业主三方合作共赢。2021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万元,较隆昌平均水平高22%,示范带动隆昌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三是推行“联合社+”。培育壮大联合社6个,强化44个成员社合作,整合产业基地、人才、加工和销售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四是推行“市场+”。引导成渝水产客商、本地小龙虾餐饮企业通过订单销售、专供专营等形式与基地业主、大户产业联结,发展“隆昌稻田虾”等小龙虾专营店32家,实现年销售额8500万元。 

  四、“三类要素”并聚,探索保障新举措。一是集聚人才强保障。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实施“隆昌英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进农业农村类研究生29名,柔性引进专家学者61名,回引优秀农民工1153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20人。二是整合资金强保障。积极探索“政担”“政银”等合作模式,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保障金”、“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形成政府“引”、银行“融”、社会“投”、债券“筹”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撬动金融机构向园区贷款7527万元,引导社会资本5.6亿元投入园区建设。三是盘活土地强保障。稳步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完成流转22万亩。出台《关于做好隆昌市现代农(林)园区建设土地要素保障的意见》,落实园区建设用地221.76亩。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