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云’上开花”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新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云’上开花”
发布日期:2021-08-05 12:49:37  浏览次数:6

  九月丰收在望。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清风拂过,8000亩花生田仿佛涌动的绿色波浪。伴着机器的轰鸣,一台4垄8行的大型无人驾驶农机从仓库开出,按照规划路径,精准地开进花生田,起垄收割。

  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呈现着“一人多机”的秋收画面:一名技术人员拿着平板电脑掌控全局,多台机械分头作业,一切操作如行云流水。“一台农机一天就能收700亩!这就是‘数字农业’,从种到收全靠‘数字云’,8000亩花生就像长到了‘云’上头。”这片“数字农田”的技术专家岳丹松说。

  这片8000亩的“数字农田”,是河南省从2021年开始打造的优质花生现代产业园,也是现代农业的数字基地。这里从建设初期就引入专家团队,打造农业数字化云平台,实现了从育种到整地、播种、田管、收获、运输及仓储、加工的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园区技术主要负责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说,利用数字技术,所有农业信息汇总到云平台,农业作业可通过云平台进行操作,使农业生产更科学、更高效。

  据了解,为便于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这块“数字农田”从整地阶段就引入了数字技术。“利用无人机对土地进行倾斜摄影,将土地高度、农作物形态提取制图,进行统一规划,使连片土地高差不超过50厘米,确保后期自动化作业不受地形、地势限制。”岳丹松说。

  播种环节的漏播问题一直是影响花生产量的技术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团队应用了地面仿形技术,在播种器具的下料口安装光电传感器,并加装北斗导航设备,实现了对播种的精准控制。一旦播种器具出现漏播,将快速在地图上显示漏播位置,便于及时补种。“过去花生每亩用种量大概30斤,现在通过精准播种,每亩用种下降到12斤,出苗率从80%提高到了95%,这是实打实的节本增效。”进驻产业园的河南丰盛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宋法军说。

  在农田管理上,“数字技术”加高科技设备实现了产业园农业生产的“智慧作业”:平均每100亩土地布设5个监测点位,能将土壤水分、氮磷钾含量等重要数据实时发送到云平台;综合利用当地的农业气象“星陆双基”系统,云平台对土壤、田间、高空和卫星传来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可自动启动喷灌、施肥等设备作业;产业园还引进高通量表型测量仪,可对农作物进行全面“体检”,分析各类生长指标,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整农田管理。

  “农业的数字化是全链条的,未来仓储、物流、加工都将纳入云平台,农业机械可根据农田信息进行定制化生产,农业生产基本可实现无人作业,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万亩农田常驻管理人员不会超过10人。”王东伟说。

  据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献国介绍,目前,产业园数字技术已经覆盖的农田面积8000亩,部分生产环节数字化作业辐射带动农田面积达12万亩,降低生产成本近30%,平均每亩增产近百公斤。

  “过去人们一提到农业就是镰刀、锄头,实际上‘数字农田’‘网上种地’越来越多,利用数字技术将专业技术和农业知识内化到模型中,让不懂农业的人也能一键管好田、种好粮,这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王献国说。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