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曙光村的柿子红了——舒兰市“党建+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农村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曙光村的柿子红了——舒兰市“党建+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发布日期:2021-08-05 02:06:04  浏览次数:20

  基层是战斗的最前线,加强党组织建设,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才能助推产业发展,打赢乡村振兴战。几年来,舒兰市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基础,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基层支部引着走、合作组织带着走、广大群众跟着走”的产业增收致富新路径。

  一场杨柳吹绵后,五月榴花照眼初。5月12日,在舒兰市吉舒街道曙光村的西红柿大棚里,种植户刘景余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算起了收入:柿子已陆续上市,每斤15元,一棚的收入就有六七万元,三棚柿子有近20万元的收入。算着算着,老刘开心地笑了,仿佛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

  西红柿是曙光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这项产业,村里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全村人均收入达万元。这一切,建立在基层党组织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上。

  村党支部书记沈祥春告诉记者,曙光村以前除了传统农作物外,几乎再无其它经济作物。幸好,村里有30多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起初虽然是零散种植,无法产生规模化效益,但品质良好、名声远扬。

  为改变村民收入低、无产业的状况,曙光村党支部经过党员大会研究,确定了把西红柿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开始有目的地引导组织村民发展西红柿种植。产业要发展,党员必须带头。村里聘请了种植专家到村里为全村党员传授种植及管理技术后,再由每名党员分片区指导村民,实施统一管护、专业种植、规模化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做强种植规模,同时确保村民的经济利益。

  “抓产业的落脚点,就是要助推村民脱贫致富。” 沈祥春说,抓住西红柿产业发展不放松,做大做强西红柿产业,让村民实现增收目标,是曙光村历届党支部始终不渝的目标和任务。如今,曙光村有日光温室20栋,普通钢筋大棚80栋,年产值600万元,带动长麻沟屯40多户农民致富。

  “下一步,我们要依托长麻沟西红柿产业园区,发展产旅融合,在长麻沟屯创建美丽庭院示范点,形成整体布局合理、美观的采摘休闲农家小院。形成集生产基地、营销平台、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推动种植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起来了,党支部在党员群众中说话有人听了,村里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更有了信心,于是,他们又把目光盯在全村发展的“堵点”“痛点”。

  土坯房是群众的“心头病”?改!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易地扶贫生态搬迁、危旧房改造、旧房提升等政策,使全村村民实现了安全住房有保障。

  泥泞小道是产业发展的“紧箍咒”?建!几年来,路面全部硬化,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

  此外,村党支部还加大了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人群的关爱力度,不让老弱病残成为小康路上的“掉队者”。

  党建强、产业兴。沈祥春说,下一步,曙光村两委将始终坚持“党建+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奋力实现党建、产业齐腾飞,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示范带头作用。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