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天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把实验室“搬到”田野里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农村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天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把实验室“搬到”田野里
发布日期:2021-08-04 16:24:39  浏览次数:20

  这些天,静海区蔡公庄镇顺小王庄村的种粮大户徐光顺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自家试验田的“小家伙”──藜麦。阳光下,20余亩藜麦整齐列阵,麦苗顽强穿过薄膜上的小孔,急不可耐地拥抱着美丽的春天。“真是没想到,咱们这里的盐碱地里还能长出这样新奇的品种来呢!”

  不施肥、不洒水,每亩收益却比之前翻几倍,这是徐光顺从未想到的。小麦、玉米、水稻、南瓜……徐光顺都种过,但收益不佳。想要种出新花样,实非易事。“蔡公庄镇多为中重度盐碱地,不太适合普通作物生长。于是我们把实验室‘搬到’农田里,帮村民们找新出路。”说这话的,是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谢晓东,他还有一个身份──农业科技特派员。他的团队早在2021年就在顺小王庄村扎下根。“除了学校日常工作,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村里的藜麦种植上了。”

  在天津,农业科技特派员──这支活跃在田间地头且日益壮大的队伍,围绕家禽、水产、设施蔬菜、特色种养殖等10余个产业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然而,科技恰恰是农村的短板,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上这个短板,让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显然,这个“结合”,不是拿着书本对着农民“照本宣科”,也不是发几台新农机新农具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如何植根农村、贴近农民上做文章。农业科技特派员投身产业,通过领办、协办、兴办各类资源的科技项目,做给农民看,帮着大家赚,农技服务从“专家讲什么,村民就听什么”变为“村民想什么,专家就解决什么”,带动农村产业从根本上转变。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民们其实‘并不领情’。他们总觉得,自己种了多少年都没结果的土地,你一个城里来的就能办好?”面对质疑,谢晓东和他的团队坚持用实际成果说话,三天两头往村里跑、往田里去,比许多村民待的时间都久。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如今,顺小王庄村的藜麦试验田已见成效。“现在每斤收购价格赶上小麦的五六倍,有许多企业来和我们谈合作,围绕藜麦的多个细分产业正在逐渐展开。”村民高兴地说。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农业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科技特派员把创新创业带到农村一线,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使科研创新成果在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农业科技特派员这支扎根广袤乡村的科技“轻骑兵”,已遍布津沽大地。被菇农们亲切地称为“地头专家”的天津农学院科技特派员班立桐,帮助蓟州区和对口支援的新疆策勒县群众,探索出通过食用菌产业增收之路;市农业科技帮扶专家徐晓燕,一箭双雕地解决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和水稻种植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科技是农民致富的“金扁担”。激励各类科技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上各展其长、大显身手,着力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就一定能持续增加农业发展的“含金量”,谱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