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西峡文化活水润乡野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吃在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西峡文化活水润乡野
发布日期:2021-08-04 14:27:46  浏览次数:14

  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粮仓草垛、纺花织布、草鞋蓑衣……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距离西峡县城10公里的前营村白庙农耕文化街区恢复如常,3月28日,来到这里实地体验。

  “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据前营村党支部书记周琛介绍,村里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完成民居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昔日垃圾遍地的小山村打造成“梦回老家”的心灵驿站。

  在西峡,类似白庙这样的农耕文化特色村不在少数。围绕“果、药、菌”特色农业,融入农耕文化元素,该县重点打造了田关乡孙沟村3万亩杏李采摘基地、五里桥镇黄狮村万亩猕猴桃采摘园、二郎坪镇栗坪村万亩山茱萸观光园等“农游一体”民俗文化村,全县已发展山茱萸观光基地22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4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2.5万亩,香菇专业村110个、标准化采摘基地173处,实现农耕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西峡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古秦楚交会地带,秦风楚韵在这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该县启动“文化大县”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整理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以及独具特色的丁河高抬、米坪“靠山红”等一大批地方民间文艺。

  “文学艺术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富起来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西峡县艺术团、峡口农民曲剧团、太平镇农民剧团、长探河农民剧团等演出团体经常开展“送戏下乡”专场演出、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内生动力。“我有一双手,致富往前走”“脱贫路上我当先”“宁可苦干,不能苦熬”……走进西峡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一条条醒目的励志标语随处可见。

  在五里桥镇土槽村光荣脱贫户石胜德的家,摩托车、冰箱、彩电、桌椅、衣柜等一应俱全,就连席梦思床、褥子棉被、窗帘门帘都焕然一新。今年62岁的石胜德和8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种植5000袋香菇菌棒,家庭年收入1.5万元。脱贫后的石老汉干劲更足,今年决定把香菇种植规模扩大到8000袋。

  石胜德的变化得益于该县轰轰烈烈开展的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最美脱贫户”“脱贫光荣户”等活动,鼓励和引导贫困户讲诚信、树正气、做好事、争先进,聚起了扶贫先扶志的精气神。该县每个乡镇都评选脱贫典型10至20人,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倡树自力更生、勤劳创业、感恩社会、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该县1071户3031人实现脱贫,14个贫困村摘帽。

  如今的西峡,“文化因子”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