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养殖养出名堂 致富不忘老乡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新农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养殖养出名堂 致富不忘老乡
发布日期:2021-08-04 03:19:40  浏览次数:17

  10月20日一大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镇墟一家副食店刚开门,就迎来了好几拨客人。店内,“80后”店老板欧玉娇正忙着根据客人下的订单,一盒盒打包鸡蛋。

  看着欧玉娇充满干劲和活力的身影,很难想象,几年前她曾因面临生活困境愁容满面——家里土地少,家庭经济来源单一且收入微薄,苦日子仿佛看不到头。2014年,欧玉娇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候,孩子小需要人照顾,整个家仅靠我老公一人割60株橡胶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有时候要靠赊账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每每提到从前的苦日子,欧玉娇都说自己无比幸运,享受了政府的好政策,抓住了发展机遇。

  2016年,来自省、县、镇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堑对村。经过一番谋划,帮扶干部决定动员村民养鸡。虽然缺乏养殖经验,但欧玉娇夫妇觉得“发展产业,脱贫才有希望”,他们决定通过养鸡,靠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帽。

  随后,帮扶干部给欧玉娇家送来了150只扶贫鸡苗,欧玉娇和丈夫从此走上了养殖之路。

  从平整土地、搭建鸡棚,到打扫棚舍、添水喂食,欧玉娇忙个不停,夫妻俩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养好鸡。养殖初期,他们每天拿着政府发的养殖技术类书籍学习,参加在村里举办的每一期养鸡技术培训。

  采访中,欧玉娇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她的“养鸡宝典”。“驻村干部教我,把每次鸡生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录下来,慢慢摸索。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我学会了养鸡。”

  头2个月,他们养的150只鸡仅病死7只,存活率高达95%。“我还记得第一批鸡卖了3000多元呢,当时特别高兴。”欧玉娇笑着回忆道。后来,她又向朋友借了2万元,购买了1000只鸡苗,扩大养殖规模。

  不久,省委办公厅、琼中县委政研室、和平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共103万元建设鸡舍及购买鸡苗,支持堑对村发展养鸡产业。堑对村成立了养鸡合作社。此时已是养鸡达人的欧玉娇,主动请缨管理合作社。

  很快,合作社社员从最开始的10户贫困户,发展到38户贫困户。合作社养殖效益和规模不断提升,当年10月欧玉娇一家顺利脱贫,年底她被评为“脱贫之星”。

  “我不仅要自己脱贫,还要带着加入合作社的乡亲一起脱贫。”为了养好鸡,2021年初欧玉娇一家搬上山,住进由政府帮忙搭建、距离鸡舍不过10米的简易房,过起了与鸡“同住”的日子。

  养的鸡越来越多,必须同步拓宽销路。到镇上摆摊、对接餐馆饭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能找的销路,欧玉娇都尝试了。慢慢地,合作社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鸡的销路趋于稳定。

  2021年,欧玉娇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从2021年至今,合作社累计养鸡上万只,销售额累计达70万元,共分红8.6万元。

  “最近一个月,我们卖了800多只阉鸡,收入8万多元。”欧玉娇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鸡没有销路,现在有了销售收入,就想着先给社员分红。

  随着发展步入正轨,欧玉娇把合作社交给了丈夫管理。3个月前,她在镇上开了一家副食店,主要卖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和合作社生产的鸡蛋,“鸡蛋供不应求,一天光卖鸡蛋就有300多元的收入”。

  如今,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正红火,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副食店还能卖点土特产。”欧玉娇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只要勤劳肯干,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