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为炎热的北京送来阵阵清凉。来自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22国农业部长聚首北京,共商农业合作愿景。借此机会,本报记者就中拉农业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专访了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墨西哥五国农业部部长。
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典范
中国为何能够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科技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发力?农产品国际贸易有着怎样的政策走向?会议期间,许多国家的农业部长都把目光聚焦中国农业,希望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已经第二次来到中国的格林纳达农业、土地、林业、渔业和环境部政务次官对中国农业领域发生的变化印象深刻。“2008年奥运会时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如今5年过去了,中国农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在粮食产出方面,‘九连增’的实现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所推行的农业政策的正确性,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可以说,中国在农业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典范。”他说。
“中国市场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我们非常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农业。”墨西哥农业、畜牧业、农村发展、渔业和食品部部长恩里克·马丁内斯对中国农业科技以及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发展表示赞赏,“中国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跟拉美国家经济互补性很强,因此贸易来往也十分频繁。中拉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论坛为双边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农业是发展中拉关系、深化中拉合作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中拉农业合作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拉美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这得益于中拉在农业领域具有重大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
哥斯达黎加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格洛里亚·阿夫拉姆斯·佩拉尔塔告诉记者:“这次论坛把分布在世界两端的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农业部长都召集起来,为相互间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详细地制定双方合作的议程,在农业科研、贸易、投资等领域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
“我们和中国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尤其在农业领域。这次论坛将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难得的机遇。”论坛期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食品生产部国务部长简拉姆·希曼戈对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敏锐地捕捉着中加在农业科技方面可能的合作机会。“我们可以加强热作农业的科技研发,通过共建技术合作中心,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派专家,共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互补性为合作提供了很多机会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农业生产领域许多方面各有千秋,互补性很强,通过合作有利于双方农业发展得更好,因此,双方对合作充满了期待。
秘鲁农业部部长米尔顿·冯·埃塞对此次论坛的召开有着很高的期待。“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为此,我们应该用兄弟的情结对待双方的合作,在科技、经贸等方面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当前,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恩里克·马丁内斯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正在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双方在这条道路上共享科研成果,共担风险挑战,共同发展繁荣。”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