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稻丰鱼肥生态美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有机农产品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稻丰鱼肥生态美
发布日期:2021-08-03 05:01:00  浏览次数:15

  “排水,开镰……”6月15日,在上林县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稻秆上垂着沉甸甸的稻穗,稻秆下泥鳅、塘鲺、禾花鲤等在田里穿梭,村民们忙着割稻、抓鱼。

  这里的土地曾因常年受水患,休耕过一段时间。2021年底,上林县政府调研农村休耕闲置土地问题时,科普了“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云陆庄村民陆茴香知道后,看好发展前景,流转172亩连片休耕地,改造成了水田。

  上林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2012年,“上林大米”成为广西首个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大米产品。

  虽说“稻鱼共生”是一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在上林大规模种养尚属首次。

  一开始,由于不施用化肥,秧苗不长个,出现叶黄、有虫等情况。村民议论纷纷:“秧苗肯定活不了”“得赶快喷药追肥”……对此,陆茴香没有理会,事实证明陆茴香是对的:当鱼苗放进田里后,情况出现了转机,不到一个星期,稻苗变得绿油油,稻秆也粗壮了许多。

  据了解,“稻鱼共生”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即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田鱼喜钻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更利于水稻生长。

  与其他推行“稻鱼共生”的地方相比较,上林县所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种养期间,基地会不定时补充深井水,保持水体恒温;并投放一种名为百草料的独特食料,这种食料会产生大量螺旋藻,在成为鱼食的同时,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产生大量的菌胶团,进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单一的高密度鱼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大大提升大米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慧红介绍道。

  当天,经过测算,基地亩产稻米约400公斤,达到常规种养模式的平均水平。“鱼苗投放时,泥鳅和塘鲺分别是每公斤800尾、40尾,现在收获测重达到每公斤120尾、16尾。”陆茴香细算了一笔账,仅田鱼一项的纯收入就能达到每年每亩2万元。目前,基地还帮助了139户农户增收。

  据了解,上林县结合旱改水项目工作,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三季水稻试验种植,目前共有3个试验基地300多亩。下一步,该县将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水产品品种,打造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山水田湖融合发展之路。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