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让农村远离消“废”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让农村远离消“废”品
发布日期:2018-03-24 13:04:00  浏览次数:7

  央视3·15晚会总导演尹文表示,经采访发现,农村市场成了很多消“废”品的倾销点。这个“废”是哪个“废”?我们过去认为是消费的“费”,而现在是废品的“废”,大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农村市场。

  春节返乡,笔者回乡在与亲友们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他们关于消“废”品的吐槽——善于伪装的商家很会忽悠人,将手中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让农民们有一种“好事来敲门”的错觉;使用没多久,假冒伪劣商品就上演了“现形记”,而商家早已不知所踪。

  当前,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消费需求也就越来越旺盛。五花八门的广告,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心灵、情感与欲望,驱动着农民们为自己或者孩子们“买买买”。

  农民的“钱袋子”,难免会成为一些人觊觎的对象。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小作坊、小企业,与小商店、小卖部、小超市等中间商,形成了利益合谋。然而,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在农村地区泛滥,和消费者品牌意识、质量安全意识的淡漠密不可分,更有着社会变迁的复杂因素。

  不少村民不知道如何判断商品是否过期、是否“移花接木”、是否为“三无”产品,在合法权益遭到侵犯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权;农村地域广阔、市场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覆盖和及时“下沉”,为假冒伪劣商品遗留了生存空间。不法厂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乡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狂欢地”。

  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今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之中。农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地方知识,逐渐被现代的外来知识所替代。一些乡村的孩子们宁可吃各种来路不明的辣条等零食,也不喜欢吃让人放心的农家菜。

  让消费品更有品质、更加靠谱,乡村显然不能成为市场监管的空白地带,不能让农村消费者独自吞下消“废”品这一苦果。只有提升知假售假的违规成本,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这样双管齐下压缩“钻空子”的生存空间,消“废”品才会无所遁形。       杨朝清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