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激活“零彩礼”背后的乡风文明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激活“零彩礼”背后的乡风文明
发布日期:2018-03-26 09:41:00  浏览次数:7

  王石川

  除了善于激发深蕴于乡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还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创新中做好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我嫁的是爱情,我要的是能陪我一生的爱人”“婚姻应建立在爱情基础上,金钱买不到真正的幸福”。近日,河南永城王集镇10对新人集中举办“零彩礼”婚礼。仪式上新人代表的发言,道出了爱情与婚姻的真谛,引人思考。

  适龄男女,两情相悦,一堂缔约,良缘永结。这种美好如果因天价彩礼而被打碎,多么可悲可叹。前不久,一位在安徽六安打工的年轻小伙,就因给不起女友家索要的30万元彩礼,一时想不开而割腕自杀。现实中,因彩礼问题致贫、返贫的案例,并不鲜见。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高度关注这一话题,纷纷建言“铲除高价彩礼的生存土壤”“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古代,婚有六礼,其一为纳彩。合理的彩礼是一种仪式化交流,有利于情感表达,但天价彩礼则将婚姻明码标价,容易激起攀比心理,败坏社会风气。“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样的做法,曾被古人讥为“贪鄙”。男婚女嫁,如果一方盯着彩礼、一方盯着嫁妆,难免违背良俗、扭曲人心。这种物化了的婚姻,也将埋下重重隐患。

  应当看到,尽管天价彩礼现象在城乡都存在,但乡村无疑是“重灾区”。高额的彩礼,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败坏着民风民俗。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亟待人们摒弃陈规陋俗,在乡村弘扬时代新风。

  移风易俗殊为不易,更无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近年来,一些地方纷纷发文限制天价彩礼,但效果不彰。事实证明,单靠一纸禁令,难以改变传统心理或激活当事人的道德自觉。因此,除了善于激发深蕴于乡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还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创新中做好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例如,有的地方为参加“零彩礼”婚礼的新人送去富有含金量的礼包,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就极具参考意义。

  天价彩礼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些人索要高额彩礼,也往往有现实根源。比如,一些地方仍然盛行“嫁女养老”观念。曾有全国政协委员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生育率下降,“嫁女养老”在抬头。有的农民缺乏稳定经济来源,对未来没有确定感,便把嫁女作为脱离贫困的手段。此外,一些地区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也是导致天价彩礼频现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提醒有关部门在乡村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政策措施,从扶贫、养老、生育等方面多想办法、加以引导,从而切实解决难题。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家风连着社风,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除旧布新、移风易俗,让天价彩礼失去市场,让健康婚俗蔚然成风,乡风文明必将照亮更多人心。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