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让节日滋养民族文化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让节日滋养民族文化
发布日期:2018-02-08 10:04:00  浏览次数:8

  张 贺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儿讲就是人情味浓。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体现。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许多宗教性节日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不过近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商家的炒作下,不少年轻人对传统节日却有所疏离。许多人都把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当成了假日,专门用于旅游,每到这样的时候,新闻报道更多的是火车票难买、高速公路堵车、景点游客爆棚等等。节日期间的传统民俗渐渐式微淡化,传统节日呈现出某种“空壳化”的趋势,即节日的仪式感不强,节日期间的活动不丰富,节日本身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才有网友调侃说“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

  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也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虽然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完整整地保留传统文化,都要修正传统以便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相适应,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却不应因此被人遗忘。中华传统节日体现出的敬天法祖、人情味浓的精神特质即便在今天也是需要的。其实,正是因为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才会感到传统节日没意思。如果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内涵有深刻了解,那么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曾这样描写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如果你记得这首《青玉案·元夕》,那么在元宵灯展上,你的感受与压根不知道有这样一首写尽人间繁华美好的词的人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知道近千年前的古人与你过着同样的节日,所谓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等词语,对你而言就有了切身的体会。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向上之心强”,说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与之情厚”,说的是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正是在这样的中华文化的哺育和支撑下,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路走到今天。当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古文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全都消散在历史烟云中,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始至终还是那山那水那些人。这样的文化是我们自信的基石。从这样坚韧博大的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传统节日为人而设,体现着中华文化理性发达、人情浓厚的民族特色,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用更加虔敬的态度、更加投入的情感、更加丰富的活动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增进亲情、友情、爱情的良辰与佳节,我们方才不负祖先、无愧子孙。让传统节日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