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连江北茭村:世世代代我们都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新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连江北茭村:世世代代我们都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布日期:2018-01-03 09:16:04  浏览次数:16


连江苔菉镇北茭村实行渔船承包经营。如今,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敢为天下先”的北茭渔民又将目标瞄向了“海上贸易业”和“渔家乐”。从“捕”到“卖”,一字之别,让曾经的“全省捕捞第一村”走在成功转型的路上。

名噪一时的全省捕捞第一村

从连江县苔菉镇继续往东前往北茭,沿途可欣赏到海边渔村风情,一座座高近百米的白色风车塔伫立在海天之际(如图),远方的海面上一艘艘渔船来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茭村就试航了全省第一对远洋捕捞对拖船。”北茭村党委书记林兆秋不无骄傲地回忆说,“敢为天下先”的北茭人组建了连江县第一支远洋捕捞队,“诞生”了福建省远洋渔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最鼎盛时,全村有32对捕捞对拖船,70多条网船,成为名噪一时的全省捕捞第一村。

捕捞业曾让当地渔民赚得盆满钵满。老渔民周仁顺笑着说,北茭村渔民经常捕捞到超1吨重的大鱼,有时一条深海鱼,就价值一辆小轿车。

传统渔民变身现代“渔商”

随着渔业资源枯竭,与大多数渔村一样,北茭村也面临着渔民转型难题。这一次,他们又先人一步谋转型。

林华纯是第一批吃螃蟹者,从传统渔民变身现代“渔商”。“最近我正在建造一艘载重300多吨的新船,预计下半年后就下水,届时水产品运输量将翻一倍。”林华纯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奉行传统单纯的捕捞方式,渔货运回码头后,再由经销商转卖出去,结果经销商赚的利润比渔民还多。如今,他转型从事渔货贸易, 在海上收购罗源湾渔民的渔货,在附近的海港销售出去。

“2000年前,全村只有一两艘水产品运销船,可你看现在,我们村的远洋运销船就有78艘。”指着停泊在码头边的运销船,北茭村委会主任林文坚介绍,从最初的“自产他销”到今日开着渔船出去,在海上收购渔民的渔货,昔日的“海洋捕捞第一村”正努力迈向“海上贸易第一村”。

数据显示,北茭村渔民发展海上贸易业,已“转战”浙江、山东、辽宁、上海、海南等地,队伍从当初仅数人扩容到如今的1000多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1/7。

打造“海上贸易第一村”

“海上福州”的东风,将让北茭村的海上贸易业“再上一层楼”。今年,苔菉镇将新建6座渔港码头,其中2座落户北茭。“北茭是连江、宁德、罗源和霞浦等捕捞队返航的‘黄金地段’。独特的地理优势,让北茭具备成为黄岐半岛渔货交易中心的潜质。”

除了打造黄岐半岛渔货交易中心,北茭村还有个“休闲观光渔业”梦。站在北茭村马祖公园内,洋屿岛旖旎风光近在咫尺,这是我省首个进行旅游开发的无人岛。“要去洋屿岛,必经北茭村。”林文坚憧憬着渔村的前景,借助环马祖澳旅游区和黄岐半岛开发的契机,北茭村将实现华丽转型,吸引众多游人前来休闲度假,“海上贸易第一村”将成为北茭村新的符号。

千百年来,海上的渔民风里来,浪里去,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靠海吃海,但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逼着他们寻找新的出路。

靠海吃海,完全可以换种吃法。“退一进三”,从第一产业的捕捞业进入第三产业的“海上贸易业”,乃至将来休闲观光渔业,其结果是:同样大小的一艘船,产生的效益完全不同,渔民们的感受也不同。经营模式的变化,正是北茭村渔民解放思想、先人一步谋转型的结果。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