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决战深度贫困的中原先锋——河南省三门峡市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磅直击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决战深度贫困的中原先锋——河南省三门峡市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日期:2017-12-11 09:20:00  浏览次数:13

  决战深度贫困的中原先锋

  ——河南省三门峡市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李炜 张培奇 李朝民 范亚旭

  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伴河而生,因坝而兴,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今年7月,三门峡市作为河南省唯一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的城市走进央视大舞台,这次惊艳亮相,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点赞。

  然而,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奋力腾飞之时,一些农村地区的深度贫困与落后却成了一只沉重的飞不起的翅膀。

  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对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感触深刻。2016年8月,这位经济学博士从国务院国资委“空降”至三门峡市任职。在履新时他表态说,要把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坚决贯彻好,就只有一个字:“干”,要严谨科学地干、把握机遇地干、长短结合地干、遵章守纪地干!

  其时,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已经在这方土地上打响,刘南昌面对的是全省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市共有1343个行政村,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225个、56581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就达110个,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刘南昌心中始终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摆脱贫困指日可待。

  宁可苦干,不可苦熬。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横下一条心,向深度贫困发起猛攻。2016年底,三门峡市精准脱贫34075人,易地搬迁19484人,35个省级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9%降至6.85%,荣获全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第一名。

  在这样一张成绩单面前,刘南昌显得异常平静。他说,解决深度贫困绝非朝夕之功,不是喊着号子冲一冲就能解决问题的,非下苦功不可,既要硬碰硬,又要实打实。

  这是一个怎样的“硬”、又是一个怎样的“实”?近日,记者翻山越水,走村串户,近距离观摩了三门峡市破解深度贫困的生动实践,也感受到了该市在中原脱贫中的先锋力量。

  摸实情 出狠招

  ——市委书记多次深入基层暗访,全面把脉深度贫困成因,对症下药开良方,制定铁律“三个决不容许”“四个就地免职”

  对于三门峡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来说,普遍关注的是,新来的市委书记会带来怎样的新理念新实践?如何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

  为摸清深度贫困地区的实情,刘南昌开始暗访。他利用周末时间,与秘书、司机一起,自带干粮,深入贫困户家中看真贫、听实话、找穷根,被人戏称为“锵锵三人行”。

  有一次,刘南昌暗访时,被一个乡干部发现了。他提前打探好午饭地点,便安排一桌子饭菜。刘南昌到后,板着脸硬是把这桌饭菜退了,最后吃了简单的工作餐。饭后埋单时,乡干部说付过了。刘南昌说:“谁付的,你把钱退回,我们自己付。”

  刘南昌的暗访已成家常便饭,每到周末他的车子去哪儿了,干部们不再打听也不得而知。半年多下来,他几乎把全市乡镇都跑了个遍。

  每次暗访,刘南昌都会问几个问题,并到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比如村里有几户贫困户、掰开指头帮贫困户算清收支两本账等。

  更细的是,刘南昌还会询问贫困户:“你们村的第一书记是谁?来过几次。你把第一书记电话告诉我,叫过来,看你认识不认识?”

  为什么这么细?刘南昌主要想弄清四个问题:一是深度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二是老百姓的收入实不实,三是帮扶的措施实不实,四是干部的作风实不实。

  暗访发现,三门峡的深度贫困特征为“两高三差”“三无”。“两高三差”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20%以上),基础设施差、住房条件差、产业基础差;“三无”即无劳动能力、无致富能力、无自有资金。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

  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有许多共同点。比如,社会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三门峡也不例外。

  同时,刘南昌还通过暗访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地方脱贫攻坚不太实,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还有一些群众来信,反映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针对问题,三门峡制定“三个决不容许”制度,即决不容许虚报浮夸、数据造假,决不容许贪污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决不容许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扶贫项目。

  违反了,怎么办?三门峡再出“重拳”,提出“四个就地免职”:对触犯“三个决不容许”的,一经查实,就地免职;对一年内两至三次排后10位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就地免职;对驻村不住村、驻村不作为的,就地免职;对侵害贫困群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领导干部,就地免职。

  通过暗访,催生了“三个决不容许”“四个就地免职”制度。这两项“铁律”,不仅切实防止形式主义,而且还破解了扶贫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刘南昌说:“扶贫的核心就是一个‘实’字,绝不能像水中葫芦,浮在上面。”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