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浙江象山:400亩海涂成金黄水稻田 盐碱地改良成效显著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有机农产品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浙江象山:400亩海涂成金黄水稻田 盐碱地改良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17-10-16 11:52:12  浏览次数:19
大家都知道,浙江象山三面环海,土地受海水侵蚀严重,因而大部分都是盐碱地,粮食产量十分的稀少。可是,如今的象山却发展出了400亩的金黄水稻田成为我国又一粮仓。原来呀,象山这片盐碱地,借助农业科技的力量,盐碱地改良成效十分显著,由原来的以种植耐盐碱水稻为主,到现在的以普通品种盐稻为主。象山县的农业技术人员还表示将在两年的时间里实现全部盐碱地改良。


象山

  “最高亩产920斤,平均超过800斤。”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农林局副局长徐海荣不无惊喜地告诉记者,这片海涂上种的不是“耐盐碱水稻”,而是品种普通的宁波地产甬优12和盐稻。在徐海荣看来,这意味着万亩海涂变粮仓在象山县得以成真。
  海涂农业,这个听上去新奇的名字,已经在浙江象山成为农业创新的标杆。在这里,荒芜的盐碱海涂化身为农业耕种养殖的“聚宝盆”,海涂上种植的水稻环境适应性更强,抗病虫害、抗风、抗涝等性状有明显提高,同时田间不需要施肥锄草。
  “普通农田平均亩产千斤,而荒芜的盐碱海涂仅仅经过两年改良,品种普通的水稻也能平均亩产800斤,让我们非常惊喜。”宁波七禾加百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宏辉不无欣喜。
  惊喜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力量在支撑。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作为中国耕地的重要储备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期待,出台了科学的指导意见。目前也形成了企业积极参与的大局面,但是由于技术上的突破尚不明显,束缚了盐碱地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方法主要采用自然洗盐、深耕晒垡、蓄淡压盐、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或者直接种植耐盐碱植物等方式,总体而言耗费时间长且效果相对差。”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授廖敏告诉记者,用传统的方式改良一块盐碱海涂一般需要5年时间。
  基于传统改良的缺陷,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组成的项目组在构建合理自然排盐的基础上,发展出基于有机肥与微生物协同快速改良滨海围垦盐碱地技术,该技术通过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强化提升土壤养分供给力、抑制生物病虫灾害、快速实现土壤对作物通适性等方式,在2年内可以实现盐碱滩涂改良。
  “海涂改良前pH为8.22,含盐量达到0.66%,只有一些耐盐植物能够生长,经加土壤修复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和盐碱改良剂使用后,pH降至8.14,含盐量只有0.12%。此外,专家教授实地开展田间管理指导,在滩涂在改造过程中同步种植水稻,共引进涌优12号、广盐1号等13个水稻品种。”徐海荣表示,今年试种的水稻全部成活。
  在滩涂种植水稻不是研究人员的最终目的。“当下,中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几千万亩的滩涂没有种庄稼,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沿海的滩涂通过耕地微生态调控等技术,快速变成良田,可以种植任何作物,这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廖敏如是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