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金沙江畔,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彝族村寨直苴,她座落在云南省北部的永仁县境内。
相传1300年以前,彝族有两兄弟发现直苴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就带领族人来此安居乐业。乡亲们为了报答两兄弟,都争着为他们提亲。
兄弟俩却最爱心灵手巧的姑娘,于是姑娘们便趁着农闲时节绩麻、纺丝、染丝线,精心绣制自己的服装。
到了正月十五,姑娘们穿上亲手绣制的漂亮服装,来比美比手巧,希望能赛过对方成为兄弟年俩的妻子。就这样世代相传,形成了彝族传统的赛装节。
直到今天,直苴人还继承着他们古老的传统——家家绩麻纺线。而且更让直苴人骄傲的是,从古到今,直苴的姑娘们用自己手中纺出的线,织成一批批麻布,再在上面绣上美丽的花朵、图案,将一件件美艳无比的服饰公开展览,进行比试,这次才有了直苴彝族的“赛装节”。
一件件绣品就像一首首深邃的诗行,充满了诗意的精神,流淌的是直苴彝族久远的民族之魂,安静、直朴、纯洁,在民族光芒的荡漾中,自由地织绣着民族生命的灿烂、幸福与延续。
一条条的彩色线条,是一条条河流,一道道山梁,其中那道红布条线是他们祖先迁徙的路线,人去世后要沿着这条路去寻找自己的归宿。
正月十五,期盼一年的赛装活动终于拉开序幕。
吃过早饭,姑娘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梳妆打扮,拿出精心绣制的靓丽服装,穿戴完毕,就邀上同村的亲朋好友与姐妹,成群结队地从一条条蜿蜒的山间小道汇集到赛装场。
一路上,或一家人扶老携幼,或是几个老年人结伴而来,或背着服装嬉笑而来个姑娘。
当然这浩浩荡荡的人群中还有那些关心儿女亲事的彝家老人和尚未成家的姑娘小伙子们,老人们希望在赛装会上能物色到未来的女婿或儿媳。年轻人则希望能在赛装会邂逅心中的爱人,并与对方结成伉俪共度终身。
从远远的弯弯山路上,从不远处的田埂上,那款款而来的彝家姑娘好似身披彩霞,人在行走,风景也随之流动,直苴彝族服饰的色彩与彝族的原始崇拜,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一天,彝族的姑娘们不仅要比谁的服饰美,比谁的手艺高,还要比谁最美,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
她们用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出自己对美的向往,对美的热爱,对美的体验。
用美从头到脚装扮自己的一身:帽子、衣衫、裤子、围腰、鞋子、挎包……就连垫在脚下的鞋垫上也绣满了彩色图案,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直苴彝族服饰也可以是朴素的,在木垛房里,在放牧场上,还是在马帮铃声里,甚至于在拥挤的乡场上,喧闹的县城里,往往可以看到它忙碌的身影,一袭绣衣一个挎色,一条围腰……都洋溢直苴彝族似火的热情。
正是一个生活在遥远、偏僻大山后的彝族支系,突然有一天将它那不为人知晓的独特风俗显露出来,就像一个“秘藏”已久的新娘子突然掀起她的红盖头,向世人展示出她绝色的美,和她面对面在一起的人,不大吃一惊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