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扶贫款“末梢”要盯紧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扶贫款“末梢”要盯紧
发布日期:2017-08-09 09:22:00  浏览次数:5

  魏永刚

  脱贫攻坚正到节骨眼儿上,各地各部门扶贫力度在不断加大。很多扶贫举措都与钱直接相关。扶贫资金多起来,如何用得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上个月,中央纪检部门专门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场直达几千个县。这次会议重点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这是脱贫攻坚新形势对纪检监督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动脱贫攻坚胜利完成的重要动力。检察机关也表示,要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扶贫需要钱,而有了钱怎么花,向来是一个大问题。扶贫资金的使用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用好。县乡村基层干部是扶贫资金使用的“末梢”。他们熟悉情况,了解实际,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赋予他们更多主动权,是应该的。但是,这个环节又恰恰是监督执纪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乡村干部人数多,分布广,监督执纪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扶贫资金到了贫困村乃至贫困户那里,数额相对小,不容易引起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农村本来是人情社会,村干部在扶贫资金上的违纪行为很难受到村民察觉并进行举报。因此,有些乡村基层干部就把扶贫资金当成了天上掉下来的“肉”,觉得分下去、吃光了,就算完成任务了。

  过去,扶贫资金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挪用”,把修路的钱用来通电,用通电的钱盖房子,一些基层干部的“智慧”都用到了不同项目的“腾挪”上。这几年,随着扶贫力度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这种“腾挪”的必要性没有了,但少数基层干部又在扶贫资金本身上动起脑子来。资金申请到手,首先考虑的是亲友,甚至自己人。在贫困户划定和扶贫资金发放标准上,想方设法给自己人“留口子”“找路子”。更有甚者,极少数村干部还把扶贫资金当做拉选票的“资本”,看看谁家选票多,就把发放扶贫资金的标准偏向谁。他们使用扶贫资金不征求群众意见,申报扶贫项目不考虑扶贫效果,一心想的是把扶贫资金争取来,好分钱买“民心”。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期。扶贫的钱用得好,可以直接推动贫困户脱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用不好,就可能让群众丧失对政府和社会帮扶力量的信心,甚至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民心基础。扶贫资金凝结着各级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是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营养品”和“强心剂”。这些资金使用中出现“末梢问题”,不管它有多细小,都不是小问题,一定需要通过监督执纪和问责来解决。

  用了扶贫资金,上了扶贫项目,就要看到实际效果。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和问责的主要着力点,应该紧盯三个方面:一是看钱花得对不对,有没有违反财务纪律,是不是装进自家口袋,或者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二是要问钱花出去之后有没有效果,扶贫项目落地是不是发挥了作用;三是多听群众意见,让群众评议一下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是不是发挥了作用。多数群众满意才能算数。

  监督执纪是手段,也是推动力。纪检监察部门,尤其是市、县的纪检监察部门应该赶紧行动起来,加强对县乡村基层干部的执纪问责,用问责行动和纪律手段来推动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为脱贫攻坚尽力。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