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我的脚步
会着迷
陶鎔古村: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现实写照,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陶鎔古村位于澄迈白莲墟西北约三公里处。在风水上来说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不过现在陶鎔村人已经陆续搬离这座按照海南传统“前榕后布中枇杷”风水布局的古村落,只留下几十间日渐式微的火山岩建筑和一座新建的气势恢宏的海南庞氏宗祠。
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走进陶鎔古村,一丛茂密的榕树旁是一亩见方的洗澡塘。青翠的老树下汩汩山泉自石缝溢出,叠叠垒石上斑驳的苔藓映衬着村子的古朴。
冬暖夏凉的洗澡塘曾是这里四里八村有名的水源,而塘上用火山岩铺就的古石路更是在清末白莲未成墟之前琼州府西进东出的必经之路。元中统年间,以武魁出身任职琼州府参将的化州人庞京兆,在荣休之后选择在当年东坡先生经过的宋代古驿道旁落籍安家,自此海南庞氏由此肇基繁衍。
“陶育诸生通万卷,鎔成子孙达千秋”。在这条宽近两米,全长一百五十多米南北向的古道旁,庞姓后裔在西侧坡地上东西向层层建屋,形成了和古驿道一横五纵的整齐大方的立体格局。
走在曾经见证繁华的光滑的青石板上,依稀仿佛能感受到曾经海南人最质朴的农耕文明和文化习俗。放下镜头,静静地坐在村后那棵几百年树龄的见血封喉树下,想着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海南传统古村落。
庞氏子孙虽散落海南各地,但宗族观念和人文精神还在。四年前那个七十年代最早走出村子,走进华南农业大学的庞培英,以海南省农业厅育种专家的身份退休,然后在老伴的支持下,以花甲之年回到曾经生他养他而今空无一人的村里。清理杂草、修缮老屋,种植瓜菜、饲养鸭鹅,从点着油灯过日子到看着庞氏宗祠和村前广场建起。几年过去陶鎔古村依然是老庞一个人的村庄,陪着他的还有两条狗,几十只山鸡、番鸭和白莲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