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一颗红枣为何两般境遇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一颗红枣为何两般境遇
发布日期:2017-06-25 09:15:00  浏览次数:17

  赵永平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让更多枣农分享增值收益,让好枣卖上好价钱

  前几天在西部地区红枣之乡走访,公路边随处可见的一堆堆烂枣让人揪心。当地人解释,去年大枣产量不低,但雨水大,裂果多,行情跌了一半还没人收。红枣滞销,枣农着急,眼巴巴看着辛苦一年的收成烂在地里。

  同样种红枣,中部地区一个枣乡的枣农不愁卖。这些年,县里引进一大批深加工企业,一颗大枣,可当鲜枣卖,也可制成枣饮、枣茶、酵素等200多个系列产品,增值几倍、十几倍。有订单有保障,枣农告别“摆地摊卖大枣”的阶段。

  论资源,西部枣乡并不差。充足的光照,独特的沙质土壤,是世界公认的“水果优生区域”。然而农业优势没有转化成市场优势,短板就在产业化上。当地干部分析,农业企业少,龙头更少;初级加工多,深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大多农产品“原字号”上市,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市场意识不强,转型发展不快,近年来“枣贱伤农”频繁上演。

  西部枣乡的困境,正是传统农业面临的难题。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慢,今后农业怎么干,方式怎么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出答案: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要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农业转型,要先转观念。资源是优势,可躺在资源上“睡觉”就成了包袱。西部一位枣农坦言,10多年前,这里的大枣根本不愁卖。可如今,其他地方红枣发展很快,关键是人家从品种改良到田间管理,新技术一个接一个。相比之下,当地枣农还是老办法,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减产、病害难以避免,常常卖不上价。

  农业转型,也要机制保障。西部枣乡的农业资源,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但考察之后,愿意扎根的却不多。有人担心,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刚有合作意向,政府就流露出“拉郎配”的苗头。有人担心,政策不稳,说好的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过几年会不会变卦?还有人担心,当地交通不发达,流通成本高企,企业经营负担重。

  补齐农业产业化短板,必须冲破思想藩篱,下大力气打破体制机制瓶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场全方位变革,首先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让企业健康成长,而不能拔苗助长,政府须缩回乱伸的手。企业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同样是卖枣,河南“好想你”用果丹皮工艺加工成“中国口香糖”,将三粒枣一小袋分装,打出“一日三枣,青春永葆”的健康理念,实现产品增值。

  扶持农业产业化,不仅要输血,更要增强“造血”功能。政府权力瘦身,服务要健身,多倾听企业诉求,畅通流通渠道,为农产品加工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产加销一体化。降低金融门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多措并举,才能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扶持农业产业化,不能忽视农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农产品生产绝大多数还是靠普通农户。要完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更多枣农们分享增值收益,让好枣卖上好价!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