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辽宁朝阳:重旱区时隔80天迎来降水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有机农产品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辽宁朝阳:重旱区时隔80天迎来降水
发布日期:2017-05-25 12:26:47  浏览次数:7

  前一阵子,北方地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可是让农民们烦恼不已,近日在朝阳市平均降水量为10.5毫米的一场降雨可是为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帮助缓解了部分旱情,却也是时隔两个多月的降水。

  “皇天不负有心人。”朝阳市召都巴镇的村民周吉祥头戴斗笠、拄着锄头站在地头,看着被雨水滋润的土地,60岁的庄稼汉笑得像个孩子。

旱区降水

  5月22日,苦等了近80天的辽宁西部地区的农民,终于等来一场久违的降水。据统计,此轮降水在辽宁省朝阳市内平均降水量为10.5毫米。朝阳市水务局副局长乔春学告诉记者,这次降雨可以缓解部分旱情。

  今年3月以来,辽宁省平均降水仅31.6毫米,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尤其是辽宁西部地区,两个多月没有下一场“透雨”。

  在朝阳市朝阳县双庙镇,村民邢守文告诉记者,自家种10多亩地,年收入毛利润也就1万多元,是她和老伴两个人的全部生活来源。“今年一直没下雨,我种子化肥都买好了,花了2000多元。这两天把种子干埋了下去,这场春雨来得真及时。”

  据气象部门统计,3月1日至5月21日,辽宁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少47.1%。其中,邢守文所在的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更是仅有8.8毫米,比多年同期少81%。

  面对旱魔,辽西地区农民和水利部门千方百计抗旱,力保春耕。家住朝阳县南双庙镇八道河村的刘金峰面对久旱,选择更加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生长的地瓜,代替传统的玉米。“总不下雨,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前几天就去镇上买了一些地瓜苗。”58岁的刘金峰和老伴一边顶着似火的日头栽红薯苗一边告诉记者。和刘金峰老两口一样,许多农民根据旱情,自觉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了红薯、马铃薯、花生等高效耐旱作物的耕种面积。

  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固本镇八大王庙村,村民朱奎祥正在用几十米长的管线从水井里往外抽水浇地。“我家总共有50多亩地,旁边有政府给打的井,我自己又购置了水管,坡上那边是顾不上了,眼前这块地好歹得让玉米出苗。”朱奎祥告诉记者,等自家的地浇得差不多了,就把买的管线借给邻居用,让大家的地都有水喝。

  与亡补牢调整作物和引水浇地相比,未雨绸缪的花少忠则把抗旱准备做在更前头。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瓦盆沟村,这里的770亩玉米在重旱之下长势喜人,玉米苗已经有20多厘米高。村委会委员花少忠告诉记者,年初购买滴灌管和地膜等设施,保证了4月下旬正常播种。“这两周我们都是24小时抽水滴灌,增加了一些电费成本,但看着这些苗长这么壮,心里美滋滋的。”

  广大农民没有放弃,辽宁省以及受灾各地市水利部门也在辽西重旱发生后走进田间地头,维护水井,调动应急水源,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辽宁省先后投入抗旱人力44.43万人,投入抗旱资金4227万元,开动机电井4.22万眼、完成抗旱浇地387.13万亩。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