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扶贫篇:
精准扶贫到根上 贫困群众得实惠
——5年约6600万人将脱贫,相当于一个法国!
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人民网陆续推出“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特稿,展示近五年的民生“硬”数据,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首战全面告捷,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
2013-2017年,这5年我国约6600万人将要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5%。“原来靠吃野菜填肚子,现在顿顿都有油水!”“去年,家里各种收入有7万多块钱,人均差不多8000多块。”“今年手头宽松了!”“看来今年过了个‘肥年’啊!”……
今年春节,从云南镇雄,到西藏日喀则,从河北滦平,到湖南张家界,无数走出贫困的村民喜悦溢于言表,充满脱贫后的欢欣。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今年两会,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890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精准扶贫 “准”字当头
“这个袋子,我能不能自己留着啊?”今年春节,山西吉家岗村刚刚脱贫的村民赵二定一手拿着刚买的春联,一手拽着扶贫袋子,小心翼翼地问。
赵二定舍不得的“袋子”,山西吉家岗村的贫困户人手一个,里面详细收录着贫困户的收入情况、入户帮扶访谈记录卡、季度工作台账、项目带动协议书等。而项目协议书,就是村干部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的“脱贫计划”。“精确到每户每个人,量身打造帮扶措施”,吉家岗村第一书记尹福顺说。
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这样强调,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贵州遵义,花茂村把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美丽乡愁巧妙糅合,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新路,昔日偏僻荒茅地,如今变身“美田园”;在河南开封,尉氏县打造苹果、大桃、乌克兰大樱桃等果树产业带,实现亩收入5000元以上,“贫困户”转身变成“经济增长户”。
之前的扶贫,瞄准对象不够精准,针对性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存在“漫灌”,比较粗放低效。十八大以后,我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征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
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014年,中央下决心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2015年,我国8900多万全部建档。2016年,全国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提升带动群众脱贫能力,扶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这也有了山西吉家岗村民赵二定舍不得的“袋子”。
贯彻着“精准扶贫”的精神,2016年,吉家岗扶贫工作做得村风生水起的。“吉祥港湾”农村旅游项目开门迎客,村里100千瓦级光伏电站扶贫兜底,整村脱贫目标圆满完成。赵二定也从怀疑“扶贫”,变成信任“扶贫”,叫好“扶贫”。
2017年春节前夕,赵二定也脱离贫困,看着自己被摘下的精准扶贫的小口袋,他心里既高兴又害怕。村干部看出了他的心思,一把搂住赵二定的肩膀:“你放心吧,就算脱了贫,该扶的还接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