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乡村游不能千村一面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乡村游不能千村一面
发布日期:2017-02-26 13:36:00  浏览次数:10

  乡村游核心是“乡村”,要避免同质化复制,建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应该保持“原汁原味”,提档升级,向多元化、休闲化、综合化转变

  春节期间乡村游火了。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家过年,体验民俗,感受年味儿,多地乡村游的客流创下新高。红火背后难掩缺憾,有游客抱怨,“村头吃饭、棚里吃果”,除了吃就是吃,乡村游变成“吃饭游”;也有人吐槽,高大上的生态园,一模一样的人造“古街”,缺了乡土味道,没了乡村特色。

  这折射出乡村游的成长烦恼。多年快速发展,全国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4400多亿元,受益农民550万户,成为促农增收的新业态。然而,一些地方扎堆上马乡村游,农家乐、豆腐房、采摘园成了千篇一律的标配;有的地方模仿别人的景观,砍树填湖、拆古建今,丢了“泥土气息”。乡村游如此生搬硬造,难免同质化,没有自己的特色,好景不会太长。

  当前,伴随消费升级,城里人的需求变了。他们走进农村,不光为了观光、吃饭,还有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乡村体验等多元化需求。顺应市场变化,乡村游亟待提档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简单形态,向多元化、休闲化、综合化转变。

  政策给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举措,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什么样的乡村游更有生命力?

  乡村游核心就是“乡村”二字,应该保持其“原汁原味”。各地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特在生态、特在产业,许多村庄形态是千百年形成的,有深厚的内涵和积淀。要防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建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乡村游要科学规划,既尊重农耕文明,又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真正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农业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在此基础上完善交通、卫生、食宿等设施,才符合乡村游的本意。这样的原生态特色旅游,才有持续的吸引力。

  乡村游是分享式、体验式旅游,要注重游客个性化需求。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发挥市场力量,私人定制适应不同游客群的旅游产品。有人担心同质化,实际上,做足“旅游+”的文章,空间很大。比如浙江宁海,通过“旅游+健身”,用登山步道串联美丽乡村,带活了沿途民宿;有的“旅游+教育”,开设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课等,成为不少家庭的亲子乐园;有的地方“旅游+体育”,借助山地马拉松、单车赛等运动项目,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关键是要花心思培育。

  发展乡村游的主体是农民,绝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政府应加强指导,帮助村民解决资金、技术、服务等问题,要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引导进入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营造不一样的特色,让乡村游健康发展,游客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