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 重庆市大足区季家镇村民正在晒粉条。该镇动员村民种植红薯12000亩,年产红薯16800吨,并将红薯加工制成粉条畅销全国各地,每年可助民增收3000万元。黄舒摄
下图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地税局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重石乡,走访50多户贫困户,帮助村民办理实事20多件。卓霖摄
2016年减少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是中央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明确目标。在2016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可以超额完成”——
“1000万”这个数字,在扶贫人眼里是克难攻坚的付出,在脱贫人眼里是摆脱贫困的喜悦。
回头看:
剔除929万不准人口,补录贫困人口807万
扶贫必先识贫。建档立卡工作摸清了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底数。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在全国展开,近200万人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共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补录贫困人口807万,贫困户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
建档立卡是一项工程量大、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级组织部门选派1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增强。
四川把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实现了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并建立召回撤换制度,对选派后不能胜任工作、群众不认可的干部及时召回,累计召回或调整“第一书记”2975名。其中,贫困人口最多的达州市召回调整了241名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占全市828名派驻总数的29%。
大投入: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
较真碰硬,夯实了贫困人口识别的可信度,而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应的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宁肯少上一些大项目,也要确保扶贫投入明显增加”,中央的态度很明确。
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投入资金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据统计,贵州、广东、湖北、云南4省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在30亿元以上,湖南、广西、河北3省(区)在20亿元以上,广西、广东、吉林、湖南、云南、河北增幅在1倍以上。
同时,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到县比例从2015年的75%提高到95%。湖南对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和省级资金实行“先切块,后分配”,要求各项资金切块安排到贫困县的比例不得低于55%,并实行扶贫指标70%、行业发展指标30%的因素法分配;甘肃整合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江西明确每年筹集资金200亿元以上用于脱贫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