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推广粮改饲 构建新型种养关系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推广粮改饲 构建新型种养关系
发布日期:2016-12-24 11:36:00  浏览次数:12
马有祥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广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是中央立足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抓好政策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粮改饲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粮改饲是优化种养结构的有力措施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中,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最突出,调减种植面积的任务最紧迫。《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到2500万亩。扣除2015年已有约900万亩基数,“十三五”期间青贮玉米面积要增加1600万亩左右,粮改饲将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做出30%以上的贡献。从畜产品方面看,我国人均牛羊肉和奶类占有量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和1/3,是今后市场需求增长最有潜力的品种。好牛吃好草,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不足是主要制约瓶颈之一,实施粮改饲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据测算,粮改饲面积达到2500万亩,可以保证我国农区奶牛都吃上优质青贮饲料,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的饲草料结构也将大幅优化,实现牛奶质量全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牛羊肉增产160万吨等目标都有了基本保障。  
(二)粮改饲是重构种养关系的有力措施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农业一直在围绕“吃饱”做文章,种植业首先要满足口粮需求,畜牧业处于从属地位,只能用剩余的粮食和农副产物作饲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直到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中用作口粮的比例仍高达67%,饲用量仅占10%左右。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口粮消费持续下降,饲料粮消费快速增加。2004至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1.52亿吨,其中玉米占63%,这是适应粮食用途变化的第一轮种养关系调整,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是主要驱动力。未来5到10年,我国口粮消费每年预计减少100万吨左右,猪禽养殖对玉米的需求增长也趋于平稳,而牛羊养殖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推广粮改饲,将部分籽粒玉米改种为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按照为养而种的原则,需要啥就种啥,推动种养关系进行第二轮调整,构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和谐格局,这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大食物观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三)粮改饲是提高种养效率的有力措施  
据测算,与籽粒和秸秆分开收获、分开利用相比,每亩全株青贮玉米提供给牛羊的有效能量和有效蛋白均可增加约40%,生产1吨牛奶配套的饲料地可以减少0.1亩以上,豆粕用量减少15公斤,精饲料用量减少25%,秸秆用量增加23公斤;生产1吨牛羊肉配套的饲料地可以减少3.5亩以上,豆粕用量减少210公斤,精饲料用量减少40%,秸秆用量增加220公斤。使用全株青贮玉米,还可以使我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从目前的6000公斤提高到7000公斤,肉牛肉羊的出栏时间明显缩短。总的看,推广粮改饲,既减少玉米等能量饲料种植的耕地需求,又减少豆粕等蛋白饲料的进口依赖,还有利于提高牛羊养殖生产效率,带动秸秆等资源循环利用,同步提高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