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定日县岗嘎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工程(12月7日摄)。据悉,2016年4月开工建设的岗嘎镇特色小城镇由灾后重建的三个小区构成,汇集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的群众266户1625人,目前已完成整体工程的55%左右,预计明年10月完工,群众将全部搬迁入住。
这是位于日喀则市的桑珠孜新区(12月10日摄)。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群众计划于明年全部搬迁至新区。
这是在日喀则市拍摄的北郊樟木小区公共租赁房(12月10日摄)。据介绍,2015年10月20日,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群众已从桑珠孜区工业园内的临时安置点全部搬入小区。
在日喀则市北郊樟木小区公共租赁房,聂拉木县樟木镇群众在家中客厅内休息(右下);聂拉木县樟木镇群众在小区内开设了规模大小不一的超市,超市内蔬菜、水果、百货等一应俱全(12月10日摄,拼版照片)。
两名吉隆县折巴乡桑旦林村的小女孩在灾后重建的新房子前留影(12月7日摄)。
12月14日是“4·25”强震后,西藏灾后恢复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强震波及西藏10余县,导致30余万人受灾,4万多户房屋受损。记者近日走访受地震影响较大的西藏吉隆县、聂拉木县、定结县、定日县,采访拍摄民房、口岸、学校等的恢复重建情况。
据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进、易地搬迁、零星重建、维修加固、特色小镇建设为主。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整村推进,即在受灾民房所处区域附近选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属公共设施。经过近两年紧张施工,受灾县区的新房已全部建设完毕,附属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计划明年开春复工。灾后第二个冬季来临之际,各族受灾群众陆续迁入新居,迎来灾后600天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