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法治社会应少些“李雪莲”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法治社会应少些“李雪莲”
发布日期:2016-12-01 08:42:00  浏览次数:7

  王利明

  电影再次提醒,要高度重视司法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引导民众培养“信法别信访”的心理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来广泛热议。剧情中涉及了一些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法律人,看完这部直击社会敏感问题、触碰干群矛盾的电影后,感慨良多,也触发了一些法律思考。

  一位农村妇女从真假离婚之争到“潘金莲”的名声之争,长达十多年的上访之路,涉及从当地法院院长、县长到市长等各级官员……电影为观众刻画了一幅颇有写实感的基层百态图。不过,站在法律角度,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起法律信仰、维护司法公信力,值得深思。

  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的观念,有待深入人心。电影中,李雪莲对法院的离婚判决不满意,本来可以通过上诉的方式提出权利诉求,就像片中说“法官贪赃枉法找检察院,不服判决可以到市中院、省高院上诉”,但她选择了拦住县长等人来喊冤。这是影片呈现的个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部分民众缺乏法律程序观念。

  从历史惯性看,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多是期待“青天大老爷”,并不重视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相较而言,建设法治国家,就要使群众“有冤可诉”“有冤可申”。因此,要改革和完善司法救济机制,为个人通过法律途径表达权利诉求创造条件。在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司法程序应该像公共品一样人人可及,当发生纠纷后都能接近司法并获得救济。人人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也必须引导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发生纠纷后遵循法定的程序来解决。

  同时,司法应该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出现各种矛盾纠纷在所难免,如何化解纠纷考验着矛盾解决机制的有效性,而上访则成了其中的“老大难”。影片中的李雪莲越过法定程序,直接逐级信访,事情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为无人敢触碰的问题,也反映出化解纠纷的机制不健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起以司法为中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十分必要。司法通过诉讼程序把各种纠纷予以吸收和综合,把各种矛盾转化为技术性问题,有助于缓解和解决冲突。这部电影再次提醒,要高度重视司法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引导民众培养“信法别信访”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捍卫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体现为对司法裁判效力的尊重,表现在法院和法官地位的崇高。试想,如影片中呈现的,法庭庭长、法院院长唯唯诺诺,甚至被要求“找不到李雪莲,你们就辞职回家”,虽有艺术上的夸张,但也有现实中的影子,即司法公信力的不彰。

  真正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必须努力实现司法正义,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应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与此同时,要通过司法改革,破除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各种纠纷化解机制中,司法既是最后一道防线,也应是最重要的机制。

  文艺作品源于现实、成于创作,又赋予了社会意义。实际上,少一些“李雪莲”、多一些公正性,是包括法律人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需要全社会一起画好学法、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同心圆。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