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古村“千村一面”怎能留得住乡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古村“千村一面”怎能留得住乡愁
发布日期:2016-11-29 09:41:00  浏览次数:18

  宛诗平

  近日,一场以“何去何从”为题的“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诸多专家和学者。在已经建立名录的几千个传统村落中,冯骥才发现,“千村一面”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空巢化和旅游化成大问题,“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特色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留住乡愁,也将是一句空话。”(据《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相关调查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另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为此,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如今,3年期限将至,传统村落保护并未取得明显效果。这其中有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缺乏对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村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古村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简单化和趋同化倾向的问题。无疑,“千村一面”现象即是由此造成。

  有文化学者痛心地指出,一些传统村落,出于旅游或搞建设的目的大肆开发,填土、造景、设缆车、建旅馆、砌桥铺路、开餐厅,而传统化的质感和历史记忆的内涵却被彻底牺牲,直到完全“死亡”为止,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成为地方盲目发展的祭品。

  传统古村落的一砖一瓦,都保留着先辈对建筑和生活的智慧和热爱,古壁画、古匾额、古雕刻以及剪纸窗花,无时无刻不向后人们昭示着我们民族源远流长、不折不挠、坚韧长存的沧桑记忆。这样的传统村落,传承着我们的历史和文脉,承载着我们浓浓的乡思和乡愁。因此,保护古村落便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而一些地方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不当,无疑是对古村落的二次伤害,加快了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诸如传统村落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千村一面”现象,还如何让人觅得乡愁?

  被称为“古村落保护斗士”的冯骥才曾有如此痛彻的感悟:“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保护传统古村落,保护我们的精神故园,别让“千村一面”成为乡愁之愁,需要我们在科学地保护和发展之间做好平衡,尽最大可能保留真实的村落样式,留住我们心灵的净土,文化的根脉,乡愁的依附,不让我们与历史、传统造成更大的裂缝和距离,遗憾地留下更多的“文化空巢”。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