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博齐中熙樊曦
年终岁末即将来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势如何?农民工讨薪难在何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有何良策?在我国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等相关人士就以上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老问题+新挑战,形势仍然严峻
近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区积极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欠薪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17.4万件,其中涉及农民工231.7万人,追发工资待遇234.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8.8%、13%、9.3%。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邱小平坦言。
一方面,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造成欠薪顽疾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治理欠薪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仍很突出。
另一方面,新的挑战又逐步凸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大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随着岁末年初的来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原因复杂,建设领域仍是“重灾区”
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国查处的欠薪案件中,有80%以上的案件和金额属于工程建设领域,在一些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
“施工单位出现的拖欠工资问题,多数是经济承包纠纷与劳动纠纷交织在一起,形成很长的债务链,增加了解决欠薪的困难。”邱小平说。
一些基层干部介绍,在工程建筑领域,挂靠承包、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等问题屡禁不绝,大量无资质的劳务分包公司乃至自然人(包工头)组织农民工施工,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导致支付工资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或者出现承包合同纠纷,处在利益链条最末端的农民工就容易成为欠薪的直接受害者。
同时,当前欠薪“违法成本”偏低:按照现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对拖欠工资的企业,人社部门只能责令其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按照应付金额的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对用人单位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执行行政处理决定的,人社部门也仅限于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少数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案件外,欠薪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