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刘彦校长/书记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分享会上讲话
参与留守儿童公益活动调研的同学在介绍他们的调研和发现
参与留守儿童公益活动调研的同学在介绍他们的调研和发现
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第二期分享会现场
本网讯(艳慧) 10月24日下午三点半,秋天的北京带着一丝凉意,而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三层演播厅里却座无虚席,温暖如春,洋溢着勃勃生机。“想和爸妈在一起”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第二期分享会正热烈举行,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刘彦校长/书记做了精彩发言。
“想和爸妈在一起”公益活动的最初想法萌芽于一年前,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中美高中课程合作中心杨朔元同学发起。引起了他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是贵州毕节的五个孩子跑到垃圾箱里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一事件。就这样,杨朔元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这一有意义的公益项目。
2016年7月11日至16日暑假期间,杨朔元、雷静怡、苏小懿等17名同学自费来到浙江温州和台州——毕节人热门的打工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活动,10月24日的分享会正是与学校、同学和家长分享浙江之行的新发现、新成果。
此次分享会上,他们动情地讲述了毕节留守儿童艰苦的生活环境、贫瘠的思想状态,与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的家长之间的情感问题;打工父母的价值观,如许多父母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许多孩子很多的家庭都是女孩居多,因为父母想生一个儿子;他们还分享了在温州调研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情况,他们发现,随父母到城市上学的孩子精神状态要明显比留守儿童好,他们对于未来更有理想,更有信心,也更快乐;同学们还尝试厘清家长、孩子、老师、学校和工厂之间的关系。
一位两次调研活动都参加过的女同学动情地说,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多多少少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更有条件的人,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虽然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能马上改变什么,但如果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爱,付出一点努力的话,每个人的一小步,汇集起来可能就是社会的一大步,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刘彦校长在评价学生自发创办的“想和爸妈在一起”留守儿童公益项目时,她动情地说:“这些孩子在面临升学压力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坚持去体验这个世界、体验生活,这种体验会给他们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充盈,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成熟,精神和灵魂更加独立。我记得法国学者亨利·毕加雷曾说过,创造既是发掘,也是选择,这样的一个活动是一种选择,而他们的这种选择不仅会改变他们自己,也会改变他们身边的人,甚至改变这个世界。”